说到征服世界的蒙古人,人们通常把这个国家的崛起归功于有才华的成吉思汗。诚然,铁木真正的军事力量可以让蒙古人走上历史舞台,而为蒙古人腾出漠北舞台的是契丹辽国和女真金国,这些国家在蒙古部落之前就兴起了。正是这两个民族的相反方向,使得北方中国的蒙古高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真空,给了蒙古人走上舞台的绝佳机会。
01.契丹人的蒙古高原
公元11世纪,整个蒙古高原始于大辽帝国。辽朝发源地上京临黄府靠近蒙古高原东部的科尔沁草原,与漠北有着相同的游牧习俗,很容易得到蒙古高原上游牧部落的认可。
当时,辽国人在今天的蒙古乌兰巴托西南部建立了三个边防城市:镇州、防州和维州。以镇州(又称可敦城、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哈达桑东北古维吾尔城)为西北路招聘部门,直接派遣契丹官员和军队镇守,甚至开辟屯田,对漠北进行直接行政管理,有效管辖阻卜、白鞑靼/“>鞑靼、乃蛮等部落。
[img]623795[/img]
当时,位于今天鄂嫩河流域和贝加尔湖东南部的萌古部(后来的蒙古部)曾在辽大康十年(1084年)向辽国纳贡称臣,成为名义上的辽属部。其中,成吉思汗四世族祖必勒格被辽国升号为“详稳”(即想昆,大多数族官)。辽国统治时期,由于契丹人强大的武力威胁,包括蒙古部落在内的草原部落没有称王称霸的实力,都受到了辽国政治军事的影响。
02.金辽乱世
12世纪初,随着白山黑水之间女真人的强势崛起,一个纯粹的东北渔猎民族政权征服了辽国政权。1123年,辽天佐帝流亡夹山(内蒙古大青山),金朝占领了东京、中京、上京三大都市,消灭了辽国的主要军事力量。
公元1124年冬,当时逃入内蒙古的辽天佐皇帝重新召集西北契丹军队和草原部队进行反击。当时,草原部队仍然在契丹的威望下发兵,辽军在武州(今山西神池)再次被击败,天佐皇帝明年被俘。这场战争过后,辽国在西北方面的军队也全部被摧毁,同时也完全失去了漠北各部落的向心力。漠北部落曾经在契丹的威望下凝聚在一起,瞬间变成了一盘散沙。
03.西辽与金的夹缝
契丹贵族耶律大石曾西至可敦城,在漠北散沙的当口(公元1125年),会见了漠北十八部王众。然而,耶律大石并没有依靠这些漠北部落进行反击,而是敏锐地发现契丹人在漠北的威望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在获得1万多名精英士兵后,他向西寻找根据地。九年后,当西辽向金国发动复仇战争,再次跨越漠北时,发现这里“行万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因此,以西辽为号的契丹人已经失去了对漠北的控制。
在金朝,从白山黑水开始的渔猎民族对漠北高缺乏兴趣和同化能力。当辽国再西北统治崩溃时,金朝正在对南宋进行全面战争,北方草原难以全面整合。对南宋的战争断断续续,西北方向被西夏钳制,金国人对漠北草原的无力感越来越强烈。因此,金朝选择了远程遥控蒙古高原而不是直接统治蒙古高原的策略。
正是在这个辽金难以控制蒙古高原的时间节点,波尔只斤合不勒(成吉思汗的曾祖)趁机在蒙古草原上自立。
1127年,蒙古周边部落推荐他为蒙古部长,因此被称为“合不勒汗”。虽然这种独立的蒙古力量的崛起受到了金朝的敌视,但金朝并没有尽力消灭这种力量。相反,它多次被它击败,失去了城市和土地。即使派出后人著名的金武术也无能为力。因此,1148年,金主只能封不勒为蒙唐国王,承认漠北相对独立。
虽然蒙古帝国的崛起比不勒蒙古晚了几十年,但它的建立显示了蒙古高原崛起的总体趋势。在辽金地缘战略真空状态下,蒙古部落的崛起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成吉思汗只是顺应了这一趋势,成为了《纽约时报》的英雄。
为什么辽金之战会导致蒙古部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