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的故事。
真正的幕后主使史思明。
在安史之乱中,安指的是安禄山,而史指的不是历史,它指的是史思明。说到这场战争,人们往往只记得安禄山的“功劳”,却完全忽略了史思明的存在。主要原因如下。@ 作为一个叛徒,史思明的反叛时间比安禄山长,他活了很久。他的反叛可以用“细水长流”来形容。而安禄山则不同,他是直接起义,起义很快就死了,属于瞬间爆发,人们往往只能注意到最“耀眼”的,却忘记了最“有用”的。
[img]624272[/img]
作为盛唐命运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直接改变了唐朝的整体,为唐朝的灭亡铺平了道路。安禄山反抗时,史思明只是安禄山手下的一个人,安禄山带兵造反的历史事件很多。比如马尾坡贵妃之死,叛军直接逼皇帝逃跑,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安禄山的叛变引起了当时的民愤,他的叛变也不是一时的想法,安禄山早就为自己的叛乱做好了准备。
安禄山的“名气”不仅在于他造反,更在于他为了造反,直接认杨贵妃为干妈,为人家当干儿子。这种离谱的关系扩大了安禄山的“名声”。而背后的大佬史思明几乎没有直接上阵,而是在背后出谋划策,他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但史思明的“军师”指导毕竟不如安禄山的“干儿子”有名,安禄山的名声比史思明大得多。
安庆绪死后,史思明成了叛军的统领。不得不说,领导史思明还是很有头脑的。当他是老板的时候,他几乎打翻了唐朝,输掉了唐朝。不幸的是,史思明终于被儿子杀死了,否则唐朝的历史很可能会被改写。没有史思明的指导,叛军的军心分散,实力越来越弱。唐朝也借此机会直接打败了叛军。如果史思明当时一直是“军师”来领导叛军,那么叛军的结局可能不是割据势力,而是朝代的转变,现在的历史也会发生变化。
安禄山领导的安史之乱?背后没有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