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623627[/img]
首先,岳飞和戚继光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中。将军的角色定位和不同层次的将军之间的不同地位也直接或间接地使他们的情况和状态非常不同。至于岳飞是否能简单地概括为被奸臣杀害,也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是按下的。戚继光和岳飞一样被誉为民族英雄,他抗日几十年,战斗规模无数,为朝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与岳飞相比,戚继光私下里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他利用职权贪污,巴结老板,幕后的老板是张居。然而,戚继光死后一贫如洗。他贪污的钱都是用来笼络朝廷官员的。只有这样,他才能为国家服务,这也是一种情感。
[img]623628[/img]
然而,岳飞的死很多都是政治原因。岳飞虽然忠实报国,但在朝廷之上,除了所谓的血性不屈之外,还要注意利益和平衡。在中原,岳飞北伐,发誓要雪耻没有错,但他却要迎回徽钦二帝,在无上皇权面前,你让宋高宗如何自立?岳飞手里拿着重兵,这违背了太祖“杯酒释兵权”的理念,岳飞也干涉了储君,这对皇帝来说是一大禁忌。秦桧以“不必要”的罪名杀死了岳飞,这不仅是战争与和平臣民之间的斗争,也是幕后皇帝的背影。岳飞的死实际上是南宋军事整顿和清理旧军事将领的必要条件。由于濠州的大败和后来中兴四将的表现,宋高宗在军事体系中对现有中兴四将的作用开始动摇。宋高宗有取代中兴四将的想法。换句话说,岳飞必须被赢。
[img]623629[/img]
戚继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20年,正是一代名相张居正当国的时候。戚继光不仅能打仗,还能有政治头脑。他和内阁首辅张居正关系很好。刚到北京的戚继光,人生地不熟,多受限制。此时,当国张居正在寻找文韬武略过人一等的守边武将,他先是写信给戚继光的老板,让他从中调解协调关系。后来,戚继光被任命为蓟镇总兵。戚继光既有镇守行政权,又有统领三镇的训练权。戚继光在张居正父亲去世,张居正回家走丧时,派出了自己最精锐的护卫,配备了最精良的武器,为张居正保驾护航。军中大事,都派快马直接向张居正报告。戚继光能创造伟大的成就,当然与其卓越的才华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当时统治者的知人善任密切相关。张居正的提拔和欣赏为戚继光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军事上,张居正让戚继光留在东南沿海,与前来侵略的日本海盗作战。戚继光勇敢而有战略。日本海盗非常害怕,袭击次数越来越少,这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能够轻松地生产和生活。戚继光走向辉煌,除了自身过硬的能力外,还与张居正的大力提拔密切相关。
[img]623630[/img]
戚家军的军事纪律非常严格,从不骚扰人民,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和支持。戚家军调到蓟镇时,部将胡守仁带着3000名浙江士兵报到,正好下起了大雨。浙江士兵整齐地排队站立。大雨中,没有人懈怠,旁观者震惊。
戚家军战斗很好,但在明朝的制度下,军人地位很低。戚继光的所作所为,在大明朝廷的文官眼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奸臣!戚继光的父亲一辈子都很诚实,死后甚至没有安葬费。在朝鲜,那些吐白沫的人对戚家军很尴尬。
戚继光如果想做点实事,根本没有办法独善其身。戚继光改革了军队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冒犯了很多人。戚继光改变了军队的装备制度,冒犯了很多人。
戚家军的最后一支部队在萨尔浒战役中被摧毁。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皇太极率领后,金军多次绕道入关,这是戚家军的防御区。然而,戚继光和岳飞的根本区别在于,戚继光从未达到岳飞的官方地位,因此他没有机会直接与皇帝建立关系。
[img]623631[/img]
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之所以能够在东南抗日第一线取得优异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到了胡宗宪的全力支持。当时胡宗宪的官职是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加直浙总督、浙江总督、南直隶、福建总督的兵务,可以说是东南抗日军事的总指挥。如果没有胡宗宪的战略规划和各方面的支持和保全,戚继光不可能立功立业。戚继光也很好地履行了为朝廷靖日、安定边境海防的职责
,胡宗宪也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政治庇护,不断赢得靖日斗争。而且,戚继光和岳飞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他可以从权。为了实现报国、靖日的理想,他可以向朝廷掌权的势力低头。
随着张居正的倒台,有人诬蔑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同党,到处散布谣言,诽谤他。此外,此时北方边防已平定,戚继光似乎变得可有可无。于是万历皇帝同意将戚继光调到广东,实际上是降职,把他闲置在一边。失去知音后,戚继光也无意顾及官场。在广东的两年里,毫无用处的戚继光开始集中精力整理军事作品和诗集。常年的疲劳和精神忧郁使戚继光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不得不回家休养。朝廷乘机罢免了他的军政职务。万历十三年,戚继光悲伤地回到了家乡山东。两年后,他在贫穷和孤独中去世,终年59岁。由此可见,历史是由随机事件驱动的。岳飞就这样被除掉了。顺便说一句,张俊为了自保,落井下石,这种行为确实被人鄙视。而戚继光则没有军事改革的必要,建立了巨大的功勋,即使政敌想排挤你也很难。也犯不着。
[img]623632[/img]
与岳飞相比,戚继光 为什么戚继光没有被人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