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汉天子手中的皇权名存实亡。黄巾起义直接导致世界被群雄割据,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在镇压各地黄巾军的过程中,州县官员开始垄断军权。既然他们不再需要为汉朝效力,他们就选择盘地自力更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分裂势力。此后,中原再次陷入争权夺利、兼并的战争。自称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队伍,但在争夺北方控制权时,只有曹操和袁绍对立,其他诸侯都去了哪里?当时,刘彪、袁术、孙策、吕布、公孙赞等都是各地实力雄厚的诸侯。然而,在常年的战斗中,只有曹操和袁绍的队伍越来越强大,大多数诸侯逐渐衰落。因此,在决定北方最重要的官渡战役中,只有曹操和袁绍有能力进行战斗。
[img]622609[/img]
官渡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正是在官渡之战之后,曹操才开始走向人生巅峰。但是为什么只有曹操和袁绍参加了官渡这么重要的战役呢?其他割据一方的势力是不是看着曹操或袁绍中的一方成为最后的赢家,然后变得越来越强大?事实上,曾经的十八路诸侯,已经陨落了一半以上,而在南方割据的军阀,也没有这种参与北方战争的能力。
袁术在官渡开战前呕血而亡,公孙赞被困高楼最终引火自焚,两人均于199年去世。事实上,从190年到200年的10年里,大多数诸侯都被曹操或袁绍击败,其余的要么选择顺其中一方,要么在远离他们的地方保住自己的领土。曹操统一北方后,立即南下对付刘表,但在后来的赤壁战役中失利,导致世界进入三国鼎立的局面。假如曹操能够赢得赤壁之战,恐怕三国的历史将不复存在。
董卓去世后,郭思和李辩在贾诩的诱导下再次杀回长安,但此后两人的不和给了曹操打败他们的机会。此后,曹操开始占领朝廷,威胁天子命令诸侯。198年,曹操亲自出征打败吕布。当时只有袁绍有能力与曹操作战。孙策终于脱离了袁术,选择在江东站稳脚跟。正是孙策在江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孙权在接手后逐步发展东吴政权,但早期没有办法对曹操构成威胁。
[img]622610[/img]
更不用说刘备了,恐怕刘备当时的能力进不了曹操的眼睛。刘彪、刘章等人都不是能扭转世界局势的人才。他们只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没有四方的野心。最后,他们只有一条死胡同。能够参与北方势利竞争的人要么早就被击败,要么选择远离墙壁,最终形成曹操和袁绍的决定。
十八诸侯讨伐董卓时,有十八诸侯 为什么北方只有曹操和袁绍在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