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燕王朱迪夺取了皇帝侄子朱云文的王位,成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迪起兵造反夺取王位。当然,朱元璋不是唯一一个还活着的儿子。当时,朱元璋的其他儿子在做什么?他们是否反对或支持朱迪起兵?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img]621557[/img]
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王子朱彪,二子秦王朱贤和三子晋王朱贤都死了,但儿子年纪大了,继位了;八子潭王朱子和九子赵王朱齐在靖难之战前去世,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十子鲁王朱檀也死在靖难之前。这时,独子鲁世子还年轻,插不上话;二十六子朱楠早逝。
1.现在我们来看看当时剩下的藩王是什么情况。
二子秦王朱仙。靖难前死亡。朱迪的侄子朱尚炳继位。
三子晋王朱炅。靖难前死了。继位的是朱棣侄子朱济。
五子周王朱尧。朱迪和他的母亲,第一个被建文帝削爵,流放云南,直到靖难最后一年(1402年)才被建文帝抓回南京关押。
朱祯,六子楚王。封在湖北武昌。
建文帝从封地山东抓获南京关押七子齐王。
十一子蜀王朱春。封于四川成都。
十二子湘王朱柏。封在湖北荆州。建文帝削藩时,全家自焚而死。
十三子代王朱桂。封在山西大同。被建文帝斩爵。
[img]621558[/img]
十四子蜀王朱轼封在甘肃兰州。
辽王朱植,十五子。封在辽东。
在宁夏银川,十六子庆王朱蔻封。
十七子宁王朱权被封在蒙古赤峰。
十八子朱旭。封地云南,被建文帝斩爵,废为普通人,全家迁往福建漳州。 十九子谷王朱。宣府封地。
以上是朱元璋死后、靖难之战前成年的藩王,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
[img]621559[/img]
以下六位藩王,当时年纪小,都是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的王,还没有就藩,插不上手脚。他们都是朱迪成为皇帝后去其他地方的。
朱松,二十子。出生于1380年,封韩王,封辽东。靖难之战发生时,还在南京,一直没有就藩,子孙后来就藩甘肃平凉。
朱模,二十一子。出生于1380年,封沈王,封山西长治。
朱对,二十二子。出生于1382年,封安王,封地甘肃平凉。
朱三子,1386年,封地河南南阳。
朱栋,二十四子。出生于1388年,封营王,封地湖北安陆。
二十五子朱㰘。河南洛阳出生于1388年,封伊王,封地。
综上所述,除了早逝和年轻之外,真正有能力干预的是第二秦王家、第三晋王家、第六楚王、第十一蜀王、第十四肃王、第十五辽王、第十六清王、第十七宁王、第十九谷王。
[img]621560[/img]
2.一一来 看:
二胎秦王家。继位的是朱棣的侄子朱尚炳,那几年在西安吃肉夹馍,插不上话。
第三个晋王家。继位的是朱迪的侄子朱,那几年一直在太原吃刀削面,插不上手。
六楚王朱真。此前,他多次被朝廷任命,带兵镇压西南少数民族,具有一定的军事指挥能力。当时,他坐在武昌看热闹。
老十一蜀王朱春。成都很远,进出都很不方便。在成都打麻将泡温泉很舒服。据说它秘密地为燕王提供军事物资。
老十四肃王朱轼封地在张掖,太远了。建文元年,朝廷同意他搬到兰州。这时,他正忙着建兰州的新王府,无意中忽视了朱迪和朱允炆。
老十五辽王朱志。原驻辽东,靖难之战爆发。朱迪征服了山海关,切断了辽东与大陆的联系。朱志走海回大陆。朱迪靖难成功后,虽然对他有点不满,但作为哥哥的人还是很宽宏大量,原谅了哥哥,为朱志找到了一个好地方——荆州,让他来这里。辽藩嘉靖年间被废除。
老十六庆王朱茜。宁夏银川封地,屯田和新王府满满的东西。另外,新来的,西北贫瘠,真的帮不了任何人。
老十七宁王朱权。封地在蒙古赤峰。手里拿着重兵,被朱迪哄骗拉上造反贼船。没有这个弟弟的支持,朱迪很难成功。
老十九朱。封地在宣府,有一定实力。朱迪起兵造反后,吓得赶紧跑回南京赵建文皇帝。三年后,朱迪率领军队在南京城下被杀。朱受建文皇帝命令带领军队守卫金川门。结果,他和将军李景龙一起开门迎接朱迪军队进城。
[img]621561[/img]
3.从以上史料分析来看,即使建文帝从一开始就砍掉了五位叔王,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其他藩王一开始还是心向朝廷。
当时的建文朝廷非常强大,拥兵百万,粮草充足,对付朱棣本该绰绰有余。这些人大多不敢与朱棣交往,不敢支持朱棣,怕得罪朝廷。这再次表明,建文帝的削藩不是真正的削藩,而是整治违法犯罪的藩王;朝廷仍然优待遵纪守法的藩王。朱棣成功后,并不是大多数弟弟和侄子在靖难期间不支持自己,而是明显地怪大家。
朱棣对支持自己的宁王朱权和顾王朱侯非常好。然而,做坏事的人终究没有好下场。后来,第四任宁王朱晨浩造反,被明武宗朱厚照处死,宁藩永远被废除。后来,顾王朱侯涉嫌谋反,被朱棣废为普通人,顾藩被废除,朱侯关押至死,后人绝种。
朱元璋有26个儿子 当朱迪造反时,他们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