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安史之乱发生在盛唐时期,李隆基非常宠爱安禄山造反,几乎摧毁了整个唐朝。然而,从那以后,唐朝也走了下坡路,不再像以前那样繁荣了。那为什么安禄山这么大胆,竟敢在唐朝实力这么强的时候造反呢?关键是他终于成功了,唐朝陷入了混乱。如果不是他后来死了,造反内部动乱,恐怕唐朝的历史就到此为止了?
[img]619106[/img]
1.安禄山造反的原因
众所周知,古代是中央集权社会。这样的集权社会是以高压的方式控制地方的。因此,只要朝廷的统治力减弱,地方政府就很容易造反。中央集权的统治力减弱,一般是朝廷进入衰落时期,无法控制地方政府,地方诸侯才会造反。
但即使是叛乱,他们也不会公开表达这种观点。他们通常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拯救皇室,拯救人民,给世界带来和平。如果他们说他们想叛乱,他们肯定不会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支持,所以当然,他们不可能成功。
然而,唐代的“安史之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当时的唐朝是繁荣的时代,而不是乱世。不仅是繁荣的时代,也是国泰民安。但安禄山此时叛逆。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我不知道安禄山怎么想。
只是安禄山造反。最奇怪的是他能成功。一路走来,先攻洛阳,在那里称帝;然后攻长安,把唐玄宗赶了出去。后来,如果不是郭子仪和李光比,整个唐朝可能会在外国军队的帮助下结束。
这说明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史书上没有说“安史之乱”得到了支持。史书上说的是“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多么深刻的灾难,如何不受人民的支持。问题是,既然不支持,为什么“安史之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虽然“安史之乱”最终被扑灭了。但前后花了八年时间。不得不说,“安史之乱”在当时似乎并没有像史书上说的那样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抵制。同时也说明安禄山造反的时候,觉得自己一定能成功。
[img]619107[/img]
2.为什么安禄山敢造反?
那么,安禄山到底看到了什么呢?为什么他在盛世太平的时候敢造反?
我想安禄山当时在社会上看到了四个严重的问题。
唐玄宗不知道第一个问题。
唐玄宗对将军的理解完全取决于他的好恶。当时,有很多著名的将军,包括王忠嗣、郭子仪和李光弼,他们后来崛起了。这些著名的将军不受唐玄宗的欢迎。唯一受欢迎的是哥舒翰,但哥舒翰太老了。换句话说,整个朝廷没有将军。
没有将军的守卫,所以安禄山攻打大陆,完全是一种无所畏惧的感觉。
第二个问题是,所有军队都囤积在边境。
唐玄宗当时致力于开拓疆域。他学习了汉武帝的做法,比如汉武帝封禅夸耀武功,他也封禅夸耀武功。
唐玄宗当时确实遇到了更好的机会。就是整个北方的突厥、吐蕃等民族都不太强大,打起来似乎也不太难。他想象汉武帝会像挖走廊一样挖一块土地。
[img]619108[/img]
然而,与汉武帝相比,唐玄宗的开放和破碎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汉武帝主要依靠卫青和霍去病来拓展领土。这两个人是汉武帝的近亲。包括后来的李广利,他也是汉武帝的亲戚。可以说,汉武帝实际上是让他的家人去战斗。如果他不是一个家庭成员,比如像李光这样的人,他就不太注意了。既然这是一场家庭战争。这个国家也属于他的家人。谁会叛逆?
唐玄宗是不同的。为唐玄宗开辟领土的人没有唐玄宗的近亲,所以他们不会专注于帮助唐玄宗。安禄山看到了这一点,他敢造反。
第三个问题是唐玄宗时期社会矛盾太多。
虽然唐朝处于繁荣时期,但它似乎相对和平。但事实上,社会贫富差距严重,土地合并严重,官员腐败严重。因此,人们心中有很多不满。
这种不满在他们心中积累,使他们很容易被煽动。他们觉得通过叛乱,他们肯定会改变自己的坏处境。安禄山一喊,他们就跟上了。
四是天下人对唐玄宗宠幸杨家不满。
唐朝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时代。大家早就谈到了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和杨国忠的事情。大家对这种事情都很不满意,但平时只是抱怨,无能为力。
现在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杀了杨国忠,也就是帮皇帝杀了他身边的奸臣。这是为了帮助皇帝。你怎么能不积极呢?
恐怕这就是安禄山在繁荣时期敢于造反的原因。
[img]619109[/img]
三、安禄山简介
安禄山(703~757年),本姓康,字滚罗山,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苏特族。唐代藩镇割据将领。
出身西域康国的安禄山,父亲早逝。他的母亲阿斯德氏在右羽林将军安波注的兄弟安延偃再婚,于是安禄山从康姓改为安姓。开元初年,逃离突厥,精通九蕃语言。进入幽州刺史张守贵帐下,收为义子。勇敢善战,屡建功勋,迁平陆军马使、营州都督。天宝年间,平步青云,历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封为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天宝十四年(755年),以杀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建立大燕政权,年号圣武。后期失明,宠爱幼子,引起晋王安庆绪不满。
至德二年(757年),他指示宦官李猪儿为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安庆绪所害,他的头衔是刺。史思明杀死安庆绪后,成为大燕皇帝,追求光烈皇帝。
为什么安禄山敢在盛世造反? 为什么最后还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