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东周和春秋,
春秋时期,我们通常所说的,其实是指东周前半段的历史。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春秋一般被认为是294年,直到三家分晋爆发,世界进入战国时代后才结束。相信很多想要伴侣的人都很好奇,为什么这段时间叫春秋?谁取了春秋这个名字?其实这个时期叫春秋,主要是孔子编的年体史书《春秋》,也就是《春秋经》。让我们来谈谈“春秋”的起源。让我们看看。
[img]619110[/img]
为什么历史上东周前期叫“春秋”?
孔子影视剧照而不是“冬夏”
第一,“春秋”一词来自孔子修订的史书《春秋》。
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这本史书记录了东周时期的各种重大事件。
这段时间大致符合历史上认定的东周早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时间。
因此, 东周早期的这一段叫春秋时期。
然而,鲁国的《春秋》其实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历史,虽然也涉及到其他诸侯国,但并不完美。
为什么能用诸侯国的历史代表整个东周早期?
[img]619111[/img]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这本鲁国史书《春秋》是孔子编的。
孔子作为儒家大师,从汉代把儒学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当然,他修订的史书也有很高的地位,成为儒家也是全国的经典之一。
因此,鲁国的史书名称,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也可以说是过去的。
二是鲁国在周朝诸侯国中具有特殊地位。
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虽然鲁国面积小(最早的方圆只有100英里),但它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负责“周礼”,即执礼。
在周朝,“周礼”是所有诸侯国都必须尊重的最高标准。
因此,“执礼”的鲁国非常高贵。既然鲁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地位,那就说鲁国的历史吧。
代表东周早期的历史,用鲁国的史书名命名东周早期的这段历史,也可以说是过去了。
[img]619112[/img]
第二,“春秋”是代表年的时间概念,“冬夏”不是。
也有人可能会问,即使东周早期的命名是基于鲁国的史书《春秋》。
为什么鲁国的史书要以“春秋”而不是“冬夏”命名?
这主要是在古人的时间观念中,春天是萌芽的季节,秋天是衰落的季节。
换句话说,春天是播种季节,秋天是收获季节。
春天到秋天,然后秋天到春天,是草木生命的轮回,有时间的概念。
而“冬夏”没有这样的典型意义,用来表达时间的概念,显然是不合适的。
在司马迁写《史记》之前,古代史书主要是编年体,相当于一年的大事记(《史记》用的是纪传体)。
今年的大事记是以年为单位的。 因此,以“春秋”命名这一时期也是比较合适的。
[img]619113[/img]
@ “春秋”一词可以概括东周早期的时代特征。
自东周以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诸侯们开始不听周天子的话,不遵守“周礼”。
与此同时,那些大王子依靠自己的力量,任意攻击和合并其他弱小王子,侵吞和瓜分小王子的土地,摧毁小王子。
与此同时,那些大诸侯国内部,也会产生分裂,如韩赵魏三家分晋等。
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是有些诸侯变大了,蓬勃发展。而有些诸侯变小了,被其他诸侯摧毁了。
这一特点与春秋万物的情况自然相似。
因此,将“春秋”命名为中国历史发展时期是非常恰当的。
为什么东周时期叫春秋? 春秋的起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