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燕王朱棣带领军队南下,进军明朝南京。经过一路血腥的战斗,朱棣终于在今年6月3日渡过了长江。攻占镇江后,他带领军队驻扎在南京附近的龙潭。朱棣没有立即攻城。南京的城市很高,池塘很深,很容易防御,很难攻击。此外,这座城市还有20万名守军!
就在几年前,朱迪在进攻城市的战斗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那是在济南的战争中,铁炫率领残疾士兵坚守城市,打破了燕军,打破了朱迪不可战胜的神话。围攻城市没有足够的力量,进攻城市的风险太大了。朱迪抵达南京后,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img]617224[/img]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南京城没有战斗。建文帝没有组织军队守卫这座城市,而是从历史上消失了。发生什么事?事实证明,燕军抵达南京后,建文帝的大臣们纷纷议论。不同的是,有些人主张离开南京去浙江,而另一些人则主张去湖北和湖南。
这时,方孝孺提出:“这个城市还有20万胜兵,城高池深,粮食充足。把城外的房子都撤了,把人赶进城里就够了。”客观来说,方孝孺说的有一定道理,就是坚守南京,等待勤王之兵,然后内应外合,有一战之力。毕竟当时朝廷手里有两个重兵,离南京不远。一个由徐梅殷领导,驻扎在淮安,另一个驻扎在凤阳。
[img]617225[/img]
为了拖延时间,建文帝还采取了缓兵之计,先后派表哥庆城郡主,然后派大臣李景龙等人,然后派安王、顾王王叔叔,最后让他们去朱迪营讨论和平。然而,南京就在我们面前。朱迪怎么能同意放弃即将到来的王位呢?
经过讨论和失败,建文帝开始任命朝廷重要大臣防守南京的所有大门。南京是朱元璋20多年建设的首都,规模宏大,由宫城、皇城、首都和外国四堵城墙组成。其中,外国郭有16座大门,周长120英里,内城有13座大门。再加上20万名守军,这个防御系统绝对容易防御和攻击。
[img]617226[/img]
然而,南京强大的城市防御和20万军队未能保住建文帝的王位。朱迪兵进入南京,没有血刃夺取王位。为什么?原来建文帝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背叛了他!一个是李景龙,另一个是顾王朱木。李景龙是李文忠的儿子,也是建文帝的表弟。
朱璋是朱元璋的第19个儿子。他仍然是建文帝的叔父。李景隆曾奉命讨伐朱棣。结果,他屡战屡败,损害了士兵和将军。朝臣们建议杀死李景隆。因此,建文帝没有追究责任,但仍然非常信任他。当靖难之战爆发时,谷王朱璋没有支持朱棣。相反,他来到南京,向侄子表示忠诚。
[img]617227[/img]
然而,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他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朱迪抵达南京后,建文帝派李景龙和朱元到朱迪军中和。也许当时,双方有了勾结。之后,他们奉命守卫金川门。6月13日,他们打开南京大门,欢迎朱迪军队进城。燕军进城后,20万明军突然失去斗志,几乎毫无抵抗力。历史上被称为“金川门之变”。
就在这时,一个人站了起来。他率领为数不多的家丁与朱迪的军队作战。这个人是魏国公徐慧祖,也就是朱迪的妻子和兄弟。然而,徐慧祖的抵抗是无用的。也许他只能为建文帝拖延一段时间。这时,宫殿里发生了一场大火,朱迪迅速杀入宫殿。在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面前,朱迪掉了几滴“鳄鱼眼泪”,说:“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
参考资料:1.《奉天靖难记》;2.《明史纪事本末》;3.《明史》
南京城高池深城20万守军 为什么朱允炆最终不战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