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推断《连山》和《归藏》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到“连山”和“收藏”不得不提到“周易”,他们之间的联系很大,但“连山”和“收藏”已经失去了,但“周易”仍然存在,所以有些人问,是否可以通过现在的“周易”推断长期失去“连山”和“收藏”的内容?下面是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分析和揭示秘密!
究竟有这两本书吗?请看《周礼》?:
[img]617411[/img]
据记载,太卜之官掌管三易:
一是《连山》,二是《归藏》,三是《周易》,其经卦八,其他六十有四。
换句话说,作为儒家经典,《周礼》是十三经之一,它记录了历史上的两本奇书。让我告诉你周礼。据说是周公旦写的,但实际上是在汉代之间写的
。《周礼》与《礼仪》和《礼记》合称三礼,它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式,对礼法、礼义进行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而且我们看《尚书》《左传》《国语》等书,确实用了三易。这是什么意思?
[img]617412[/img]
先说说刚才说的三本书,首先是《尚书》,尚者,上也。古书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也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早期的一些重要历史资料。公元前五世纪,即战国前,《尚书》约成书。据说是孔子编写的,但后来儒家补充了一些文章。《国语》是中国最早的国家体作品。记录了周朝王室和一些诸侯国的历史。上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摧毁(前453年)。也就是西周和春秋的历史。
[img]617413[/img]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详细的编年史作品。据说是鲁国历史官左丘明在春秋末年根据鲁国历史《春秋》编的。也就是说,三易的存在确实在古代作品中得到了证实。《连山》和《归藏》的存在。
而《礼记》及其郑玄的注释也认为《归藏》是殷代阴阳之书,因此推断《连山》是夏代之书。
[img]617414[/img]
虽然汉书没有提取这两本奇书,但汉代桓谭认为这两本书都存在。还记载了《连山》有八万字,《归藏》有四千三百字。后人晋代的干宝,宋代的罗泌,罗苹,李过等人,也写下了《归藏》的一部分卦名。而且这些卦名与《周易》经文的卦名相似。由此可见,汉后流传的《归藏》是有根据的,不是捏造的。
说到考古,当代学者也认为王家台秦简的《易》卦就是《归藏》。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山海经》中寻找。
[img]617415[/img]
什么是山海经?
西汉的刘欣是第一个整理《山海经》的人。他认为这本书是三代人写的,产生于尧舜禹时代...禹把世界分成九州,益和伯一等人区分万物的本质,写了《山海经》。其实刘欣的说法是受《列子》影响的。在《列子·汤问第五》中,夏革回答了汤的问题,提到了五座山和山上的特产,还有奇怪的东西,这与《山海经》中记载的地理、特产和怪物的写作方法非常相似。与此同时,《列子》还说,这些怪物是大禹治水周行天下时亲眼看到的,他的臣子伯一了解这些怪物,易坚听说后把这些怪物写下来。所以,这一说法影响了刘滢上述论点。后来,王充的《论衡·别通篇》、赵哗的《吴越春秋》等都持这种观点。
那么《山海经》是怎么说的呢?
在这么说之前,让我们先谈谈什么是容易的。“说文解字”意味着太阳和月亮很容易,就像阴阳一样。也就是说,易词是上天和下个月。换句话说,易有太阳和月亮的意思是阴阳交易的交替
与消长有关。
《山海经》中的《大荒经》分为东南、西北四经,每经都有 七座前面加了大荒 四个字的山,大荒 西经里也有七座山
排成一条线,说明是日月所出或日月所入。
[img]617416[/img]
此外,在荒野中,南北也有七座山,所以形成了28个晚上,然后可以推测太阳和月亮的位置,然后他提出,所谓的山,是东西两排连接成一条线定位山,山也可以理解为东西两排山南北移动太阳和月亮。或者太阳月亮在连山南北变易。归藏意味着太阳和月亮从西边的连山上掉了下来。落下就是隐藏。
[img]617417[/img]
既然《山海经》是在尧舜禹时代产生的,那么《连山》《归藏》就是在这个时候。你怎么说?
什么是《连山》和《归藏》?周易能推断出这两本书的内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