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导致元朝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元朝末年,统治者加大对汉人的征税力度,进一步加剧了矛盾。1351年,元惠宗征收了15万民夫和2万士兵。为了治理黄河,人们无法忍受。官员们趁机敲诈勒索,导致大量人绝望饿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抵抗。元朝统治者的压迫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掀起了推翻元朝腐朽统治的浪潮。大浪淘沙后,起义军的势力格局迅速确立。在反元势力中,“红巾军”最强,红巾军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红巾军以陈友谅为首,实力雄厚,兵力最多达60万;东部以“韩林儿”为精神领袖,实际掌权者是朱元璋。虽然东部红巾军有韩林儿作为号召,但军队远不如陈友谅。
[img]611488[/img]
除红巾军外,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也很强大,他占领江浙地区,盘踞在朱元璋东方。这样,朱元璋的尴尬格局就显而易见了,他西有陈友谅,东有张士诚,而且这两支势力互相交流,一直试图共同攻打朱元璋。当时有句话叫“友谅最杰,士诚最富”。那么,既不“杰”也不“富”的草根朱元璋是如何杀出重围,赢得世界的呢?
一、朱元璋的“仁”
很多人可能不同意朱元璋的“仁义”,但说实话,朱元璋在当时的军阀中是极其仁义的。朱元璋出身贫寒,是一个真正的下层阶级。他是童工和乞丐,知道穷人的困难。当然,最重要的是朱元璋能感同身受,不忘初心。他打下和平应天后,要求军队秋天不犯罪,严禁掠夺。一些士兵犯禁,他立即处决了士兵。
[img]611489[/img]
在应天,朱元璋除了动员人民恢复生产外,还实施了屯田法。朱元璋派执行能力强的将领到各地开垦种田,大力修复水利。士兵们忙着耕地,闲着训练。几年的功夫,朱元璋的府库充满,军粮充足。后来,朱元璋甚至下令不再征收“寨粮”,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朱元璋对自己实行的军屯制非常自豪,他曾说:“我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朱元璋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当地人民非常支持朱元璋,许多人积极参军,朱元璋的军队战斗力也越来越强。
与朱元璋相比,陈友谅要差得多。陈友谅也出身贫寒,甚至不如朱元璋。他是渔民。在古代,连农民都看不起他们。然而,出身贫寒的陈友谅很快忘记了人民的痛苦,或者他不在乎。
[img]611490[/img]
此外,陈友谅任性多疑。他经常背信弃义,喜欢在背后捅刀子。陈友谅的60万军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吞并了其他军队。这支军队只有大量的军队,但他对陈友谅并不忠诚。陈友谅很强大,他们自然会依附在一起。只要陈友谅输了,他们就会像墙上的草一样倒下。
二、朱元璋的“狠”
当然,只有仁不可能在乱世中杀出重围。朱元璋能在夹缝中生存,靠他的“狠”。在陈友谅、朱元璋和张士诚中,陈友谅看起来是最残忍的,但他的残忍是一种不耐烦和急躁。在真正的关键时刻,他不敢放手;张士诚是三个人中最无情的人。他出生在一个私人盐贩子。起义后,他的行为风格也像一个商人。他从不打一场没有准备好的战争。他喜欢先观望;只有朱元璋真的很残忍。朱元璋是一个从刀尖舔血的人。他白手起家,敢于拼搏,敢于做出决定。
[img]611491[/img]
郭子兴死后,韩林命令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首都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然而,他成为了这支军队的实际指挥官,因为他勇敢而足智多谋,能够做出决定。由此可见,他的勇气是不寻常的。
一旦朱元璋决定了一件事,他就非常坚定。军队的治理和战争也是如此。应天,朱元璋为了积粮,明确禁止饮酒,但胡大海将军的儿子胡三舍非法擅自酿酒获利。朱元璋知道后下令杀死胡三舍,但有人建议朱元璋说胡大海在前线,不能杀死他的儿子。朱元璋听了很生气,用刀杀死了胡三舍。从那时起,没有人敢违反军事命令。
在攻击太平时,一些士兵在收获了大量物资后想回去享受。朱元璋直接命令人们切断船缆,让船沿着河流下去。士兵们看到后面的路被打破了,只能努力工作,太平成功地被征服了。
直到23年(1363年),陈友谅带领60万军队围攻洪都。许多人建议朱元璋先避开他的志愿者,但朱元璋带领20万军队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
陈友谅和张士诚在生死关头都没有这样的勇气,朱元璋可以在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
三、朱元璋的“智慧”
朱元璋有两种智慧,他自己的智慧和他的智囊团。朱元璋本人是一位非常有战略性的领导者。他不仅可以对重大事件做出决定,而且经常做出正确的决定,这得益于他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分析。朱元璋很残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知道进退。相反,朱元璋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郭子兴死后,韩林儿命朱元璋为副统帅。他不满意地说:“大丈夫宁愿控制别人??但他“念林儿势盛,可倚借,用其年号命令军中”。(明史)
当韩林儿在北方被元军击败时,朱元璋迅速向元军求和,与元军将军虚以委蛇,拖着元军南下的步伐,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img]611492[/img]
此外,朱元璋并不傲慢。他能善待人才,听取下属的建议。惠州谋士朱胜岑曾提出“筑墙高,积粮广,慢称王”
,朱元璋全部采纳,这也是朱元璋成功的重要原因。在朱元璋的手下,文臣有刘伯温、李善长等,武将有春、徐达等。他们也为朱元璋的皇帝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乱世中,朱元璋以“仁”赢得人心,吸引人才;以“狠”肃军纪,战群雄;以“智”谋大局,平天下,出身草根,最终建立大明,成为开国皇帝。
参考资料:
《明史》
朱元璋出身草根,是如何赢得世界的? 用三个字智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