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林相如和廉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中,我们每年都会学习一些历史典故,如晋文公的撤退、韩信的背水战、孙斌的田忌赛马等。同时,中国教科书中的负荆请罪也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典故。
战国时期,负荆请罪是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之间的并购战争和发展,齐、楚、燕、韩、赵、魏、秦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原来七国实力差别不大,但秦孝公时期,由于商鞅变法,秦国迅速强大,实力逐渐超过其他六国。
[img]601244[/img]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的实力非常强大,这给了秦昭襄王吞并六国的野心。然而,在这个时候,六国仍然有很好的实力。秦国要摧毁他们并不容易,秦国也不敢同时与六国或其中几个国家作战。
在这种背景下,池池之会发生了。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派兵攻打楚国,但他担心赵国会会派兵帮助楚国,这将使秦军陷入双方作战的不利局面。他请赵惠文王在池池讨论此事。
在池池会议上,秦赵襄王依靠秦国的强大实力,对赵王咄咄逼人,要求赵王为他射击,也要求赵王割让50座城市为他庆祝生日。幸运的是,赵王周围的大臣林相如站了起来,争论秦王没有利用赵王。林相如保护了赵王的脸,使他和秦王处于同样的地位,但也捍卫了赵国的利益。
[img]601245[/img]
这让赵惠文王对林相如非常满意。回国后,他将林相如提拔为上清。他的官方职位高于廉颇,但这让廉颇非常不满。廉颇通过血腥的战斗获得了现在的地位,而林相如的功绩不如他的十分之一。他只是在一次聚会上谈论他的官方职位,这让廉颇非常不高兴。廉颇想找个机会教林相如。
林相如得知此事后,一直躲着廉颇,但林相如这样做让周围的人感到困惑和不满。林相如的官职并不比廉颇低,也没必要这么害怕廉颇。林相如问周围的人:“廉颇和秦王谁强大?”周围的人回答说:“秦王很强大。”。林相如说:“我甚至不怕秦王。我怎么能害怕廉颇将军呢?他这样做是为了赵的利益。”
[img]601246[/img]
“秦国对赵国的恐惧是他和廉颇的存在。如果他们发生冲突,他们将无法共存,这将损害赵国的利益。他这样做是为了把国家的危机放在个人利益之前。”这些话传到廉颇耳朵后,廉颇感到羞愧。他背着荆棘向林相如请罪。林相如热情地接待了廉颇将军。从那时起,他们解除了过去的嫌疑,并与将军进行了和谐的谈话。
廉颇和林相如是赵国的支柱。他们在那里。秦国不能帮助赵国。赵国一直是战国时期的强国。然而,赵惠文王死后,他的儿子赵孝成王不会像赵惠文王那样重用和信任廉颇和林相如。
长平战争期间,由于廉颇无法击退秦军,赵孝成王对廉颇不满,于是让赵括代替廉颇率兵抵抗秦军。林相如坚决反对赵王的不明智决定,但赵孝成王没有听从林相如的意见,最终导致了赵军长平战役的惨败。40万赵军秦军名将白起坑杀人,赵国从此失败。
[img]601247[/img]
长平战争结束后,赵国走到了亡国的边缘。幸运的是,其他国家出兵救援,因此赵国没有被秦国摧毁。正是在这一时期,老林相如死于挫折和悲伤。林相如的生活非常辉煌,但生命的最后一次充满了悲伤和痛苦。
长平战争结束后,廉颇再次被赵王重用,他率兵抵抗秦军,同时还率兵打败了趁机攻打赵国的燕军。
赵孝成王去世后,他的儿子赵悼襄王不信任廉颇。他一上台,就急忙撤回廉颇的兵权。他派乐成取代廉颇,他在外面领兵,这激怒了廉颇。他跑掉了乐成,但廉颇的举动也意味着他背叛了赵王,廉颇被迫逃往魏国。
[img]601248[/img]
廉颇到魏国后,一直希望赵王能再次召回他,让他继续为赵国效力。赵悼襄王曾派使臣慰问廉颇,看廉颇能不能当将军。但赵国大臣郭凯担心廉颇回来后会再次被重用,威胁到自己。他贿赂使臣,让他在赵王身边说坏话。
廉颇见到赵国使臣后,为了证明自己还能当将军,特意吃了一碗饭、一桶米、十斤肉、披甲上马,向使臣证明自己还有用,可以为赵国效力。
但赵使回来后,他告诉赵王,廉颇吃得很好,但他和他上了一会儿厕所三次。听了这话,赵王知道廉颇老了,所以他打破了召回廉颇的想法。后来,楚王把廉颇带到楚国,廉颇最终在楚国抑郁。
林相如和廉颇负荆请罪最后怎么样? 他们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