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刘燕和刘备一样,是汉朝非常偏远的后裔,他们的远祖交集在汉景帝。刘燕的祖先鲁恭王刘余和刘备的祖先中山靖王刘胜是两兄弟,但他们很可能没有见过面。
刘备来自幽州涿州涿县。他后来与幽州分离的公孙赞是同学和朋友。刘燕一生中担任过许多官职,如罗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县太守、宗正、太常等,但他从未担任过幽州刺史。很可能他根本没有去过幽州,很少有可能遇到刘备。
另一个是年龄。刘燕的生日不详,但他在汉桓帝延禧三年(160年)因老师去世辞去了郎中的职务。此时,刘燕至少20出头,刘备出生于161年。他们可以被视为两代人。
考虑到刘燕曾担任过宗正,宗正的职责是“掌序录王国的次要地位,以及所有宗族的亲属之间的距离,君主年龄计算了宗族的名字。”刘燕可能看到了刘备的名字,但他显然不在乎。
去益州之前,刘燕在中央当官。据《三国志》记载,刘燕“见灵帝政治不足,王室多故”,于是向朝廷建议:“刺史、太守、货贿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img]598970[/img]
汉灵帝继位之初,政府也被外戚控制。他还利用宦官夺权,所以他非常信任宦官。宦官的专权引起了士族的反对。朝廷干脆采取了党监狱屠杀的铁腕政策,导致政府失序。此外,皇帝出售官员和头衔,政府腐败。与此同时,黄巾起义爆发,内迁异族反复叛乱,东汉风雨飘摇。
最后,这些乱子几乎被处理掉了,新的乱子又来了。中平五年(188年),刘燕向汉灵帝提出上述建议,支持者众多,汉灵帝同意。
事实上,刘燕的目的不是为了朝廷,而是为了他自己。多年来,他看到了朝廷的动荡。为了寻求稳定,他想出了一个离首都很远的地方,皇帝很远,一切都很健康。
仔细看看刘燕的建议,世界的混乱是刺史,太守盘剥人民。我们应该选择著名的重要大臣,也就是超野公认的重要角色。刘燕本人符合这两个条件。他既有名又有重要大臣。可以说是国牧的最佳候选人。刘燕很快邀请自己出镇交州。
[img]598971[/img]
在今天的两广和越南北部,交州离都城很远,什么火都烧不到。此外,如果中原如此混乱,交州将成为他刘燕的世界。
然而,刘焉很快就改变了主意。碰巧益州刺史、节俭地剥夺了人民。朝野内外的名声都不好。侍中董扶告诉刘焉,益州有天子之气,刘焉兴奋不已,要求离开镇益州。
朝廷以刘燕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逮捕习节,整顿官治。
州牧本来不掌管军权,但刘燕也有监军使者的官职,相当于他一个人负责益州的军事、行政、经济等方面的权力。他是个诸侯。
但诸侯也要到国才行,英节闹得过火,益州爆发起义,英节被起义军杀死,刘燕战争不得不停留在荆州。
不久,益州从事贾龙组织军队击败起义军,迎刘燕进入益州。
刘燕上任后,一方面积极稳定益州,另一方面与张鲁共同占领汉中,并以此为由与中央政府保持联系。他模仿公孙度,在益州杀死强大的人,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权威。
几年后,刘燕稳定了益州,汉灵帝作古,汉少帝被废除。汉献帝坐在皇位上,董卓、袁绍等人也在关东地区忙着抢占领土。世界一片混乱,刘燕的思想活了起来。
初平二年(191年),刘燕私自制作了天子使用的车架,意思是称帝。然而,他的三个儿子仍在朝中。其中,刘章以探望父亲的名义成功离开首都,抵达宜州。194年,他的长子刘凡和次子刘燕被杀,刘燕同年去世。
同样偏远的汉族后裔,刘燕是如何成为汉末分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