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9年,晋武帝下令以贾充都督司马周、王浑、周军、王荣、胡奋、杜预、王军、唐斌等八部分,分六路大举攻吴。这时,东吴有长江的自然危险,兵力超过20万。然而,仅仅四个月后,晋军就突破了长江。吴主孙浩投降,东吴灭亡。听起来不可思议。东吴明明有很多军队,占据了长江的优势。为什么它灭得这么快?
[img]599307[/img]
事实上,东吴的灭亡从孙权开始就埋下了祸根。曹操曾经说过“生孩子就像孙仲谋”。孙权虽然巩固了东吴的基础,但晚年却把东吴搞得一团糟。公元241年,孙权的长子孙登去世,次年,孙权立三子孙,为太子,不久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他非常宠爱孙霸,让两个儿子互相争斗,引发了“二宫之争”,朝中大臣也分为两派。著名大臣陆逊也卷入了这一事件,被孙权斥责,愤怒地死去。@ 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幼子孙亮被立为王子,许多文臣、武将也牵连其中,人才凋零,东吴开始衰落。
[img]599308[/img]
孙权死后,年仅十岁的孙亮继位,由诸葛恪、孙弘、孙军等辅政,外有强敌,内有幼主,使东吴陷入内耗。公元253年,诸葛恪征淮南失败,被孙军等人杀害,大权落入孙军之手。三年后,孙军死了,把权力交给了从弟偏将军孙晨。孙晨爱杀人,残忍无道,杀害了东吴重要将领吕据、朱毅等。
公元258年,孙晨废墟孙亮,迎立孙权第六子孙休即位。孙晨和他的五个兄弟都管理着禁军,他们的权力远远超过了皇帝。孙晨很快又被杀了。孙休在位期间,颁布了良好制度,惠及人民,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苏州的疲劳。
[img]599309[/img]
公元264年,孙休去世。这时,蜀汉刚刚灭亡,交趾叛吴降魏。魏灭蜀后,蜀吴联盟不攻自破,东吴完全被魏包围。
。东吴内部形势不稳定,想成为一个年长的君主。左典军万宇向当时有实权的总理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推荐孙和的长子孙浩即位。
孙皓即位之初,曾一度执行善政,一时被誉为“令主”。但不久,他残忍的一面开始显露出来。孙皓对臣民残忍无道,而自己则骄奢淫逸,民怨沸腾。孙吴在幸陆抗、陆凯等重臣的全力支持下,活了下来。此外,孙吴不断向晋发动战争。虽然孙浩不断的军事行动给晋朝带来了一些麻烦,但也给东吴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浪费了国力,加速了东吴的灭亡。
[img]599310[/img]
当东吴陷入内耗时,晋国正在积极备战,准备灭吴。
在公元269年
,晋武帝派将军杨虎到荆州训练水军,窥视孙吴。杨虎到达荆州后,采取了轻兵薄赋的策略,以稳定人民的心。同时,他与长江对峙的吴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并给予了极大的善意。他经常偷吃、穿、饿、冷的吴军士兵的衣服和食物来解决问题。他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吴军的离心力,特别是中下层军官和士兵偷越长江,向杨虎投降。
另一方面,杨虎整顿军队,训练士兵,准备材料,特别是在长江上严格训练水军。为了应对东吴河网的地理特点,杨虎准备了十年来彻底摧毁东吴。
[img]599311[/img]
公元279年,晋武帝下令以贾充都督司马周、王浑、周军、王荣、胡奋、杜预、王军、唐斌等八个部门对吴进行大规模攻击。司马周等六位将军分别攻击建业周边六合、当涂,以及武昌、夏口、江陵等长江中游重镇;王军和唐斌率领灭蜀后获得的水军从蜀流向东。
东吴,虽然有人看到了晋国的野心,但孙浩听不进任何忠臣良将的劝诫,对贪婪的晋国和晋军迫在眉睫的大规模进攻威胁充耳不闻。他既不增兵,也不努力防守上游,加强应有的警惕,依然横征暴敛,奢侈淫秽。晋军进攻时,东吴上下离心,疏于防备,没有统一对策,导致节节败退。
晋军势如破竹,东吴防线迅速崩溃。
公元280年5月1日,王军率领的船师首先到达石城。孙浩知道大势已去,双手绑在一起,抬着棺材向西晋军投降。历代祖先创造的基业让人拱手,成了囚犯,可谓自作自受。
[img]599312[/img]
自古以来,赢得人民心的人赢得了世界。作为统治者,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快乐,不顾人民的生死。再多的士兵,再难克服的天险,也无济于事。最坚固的防线永远是人心。孙坚死的时候,孙策依靠从袁术借来的1000多名士兵和几名将军创办了东吴基业,而孙皓佣兵20多万,将军1000人,却让人感到尴尬。
东吴军队拥有大量的地理优势 为什么东吴灭亡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