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摸金校尉,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很多影视剧都有关于它的描述。摸金校尉是中国古代盗墓者的门派。据史书记载,它起源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曹操下令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以补贴军用工资。这个行业历史悠久,自成一派,有行业“潜规则”:人点烛,鬼吹灯,鸡鸣灯灭不摸金!
[img]596987[/img]
摸金船长听说这是一个不光彩的行业,但所谓的“大银行不顾谨慎,礼物不辞小让”,有着世界意识的曹孟德,只要他的军队能吃饱饭,赢得战争,就不在乎责骂。摸金的原型始于战国时期。他精通“寻龙公式”和“分金定穴”,注重技术环节。鲁迅曾经说过,正版摸金船长的资格证书是摸金符。他们都是专业的盗墓者。
[img]596988[/img]
摸金校尉工作时,最擅长的就是找古墓,比如收集资料,结合当地风水,很快就能找到古墓的具体位置。在挖掘古墓时,他们首先在古墓的东南角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打开棺材触摸金子。当他们开始时,他们不能损坏遗骸。他们从头到脚轻轻地触摸他们的脚底。最后,他们会给死者留下一两件宝藏。如果墓地东南角的蜡烛在此期间熄灭,那么宝物必须原样归还,然后恭恭敬敬地敲三个头,这就是传说中的“鬼吹灯”。
[img]596989[/img]
在现代考古学中,确实发现了“鬼吹灯”的现象,专家也证实了“鬼吹灯”是真实的,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2005年7月的一天,山西一位名叫尹宪的老书法家,带着自己的相机,在大同市御河之东的沙岭村闲逛。但这一次和他以前来的每一次都不一样。在4米高的取土剖面上,有一条狭长的墓道。古墓一定被盗墓贼毒死了,古墓不知道怎么破坏。他焦急地打电话给有关部门,不久之后,考古学研究所带着专业的考古学家来到了现场。
[img]596990[/img]
一些碎砖,盗墓贼留下的烟头,4节华太2号电池,以及一些分散的泥俑碎片,专家们还发现了盗墓贼留下的蜡烛。专家们立刻知道,盗墓者已经是老手了。自古以来,盗墓贼就经常用蜡烛来检测古墓中是否有毒气体,古墓中的氧气是否充足,这是“人点蜡烛,鬼吹灯”的科学依据。盗墓贼一般进行盗墓时,不进行大开挖,进入墓室,第一件事不是寻宝,而是先到墓室的角落点一支蜡烛。如果蜡烛一直在燃烧,说明墓室是安全的;如果墓室燃烧一段时间就熄灭了,或者根本不燃烧,说明墓室里的氧气不够,所以要想另一个办法。
[img]596991[/img]
“鸡鸣灯灭不摸金”也是这个道理。鸡鸣意味着黎明即将来临。毕竟,盗墓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一旦鸡鸣响,蜡烛熄灭,就没有必要继续摸金子。保护自己是根本办法。
古代摸金校尉真的有鬼吹灯吗? 鸡鸣灯灭不摸金有科学依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