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末年的皇帝大多不幸悲惨,这一点在宋末三帝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南宋末年,国家危难,国家即将倾覆。然而,三位幼主被推上舞台,承担着拯救国家的重大责任。他们是宋恭皇帝赵㬎、宋末皇帝赵敏,宋末皇帝赵敏。
宋恭帝赵㬎:傀儡一生,任人摆布
南宋末年的情况已经很危险了,但宋度宗不想进步,仍然沉迷于自己的声音,最终死于过度的酒。公元1274年,奸臣贾似道趁机支持四岁的赵㬎作为皇帝,他联合赵㬎为宋恭帝,谢太皇太后的祖母将谢太皇太后送上了皇位。
四岁即位的宋恭帝能有什么实权?他登基后,祖母谢太后和母亲全太后垂幕听政,国家军政大权由权臣贾似道控制。可以说,此时的宋恭帝只是大家支持的傀儡。
不幸的是,宋恭帝不能做傀儡皇帝。这时,南宋已经到了悬崖的边缘。元军攻占南宋重城襄樊后,彻底开辟了南下通道,能够穿越长江直奔南宋都城临安长城。谢太后做了两个准备,她一边向元军乞和,一边在全国通令“勤王”。但无论秦王的部队来多少,元军的进攻都难以阻挡,而势如破竹的元军,自然也不会同意谢太后的求和。
无奈之下,贾似道率领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作战,但指挥不当导致宋军全军覆没。在群情的愤怒下,谢太后不得不杀死贾似道,但此时铲除奸臣并不能改变南宋灭亡的局面。
不久之后,元军兵在临安城下围城。南宋朝廷向元军乞求和平,再次被拒绝。谢太后别无选择,只能带着五岁的皇帝出城投降。就这样,宋恭帝从傀儡皇帝变成了亡国奴。当初赵匡胤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得大宋江山,现在江山又失去了孤儿寡母的手。有后人写诗讽刺:陈桥驿里那天,他欺负寡妇和孤儿。谁知道,300多年后,寡妇孤儿也被欺负。
[img]596741[/img]
宋恭帝投降元军后,被送到上都,忽必烈称他为英国公。也许是为了解除亡国之恨,赵长大了㬎元世祖沉迷于研究佛教,于是命令他去吐蕃学习佛教。元代高僧的释念经常记载在《佛通载》中:“宋主以王位归来,学佛修行。皇帝大悦,他的生命被砍成僧宝。”。
赵㬎最后,他在西藏定居了34年。公元1323年,曾经的南宋皇帝,现在的元朝俘虏,西藏的得道僧侣,结束了他的一生,享年53岁。至于赵㬎至今仍存在争议,无论是自然死亡还是被赐死。
宋端宗赵是:临危受命,悲惨一生
与宋恭帝相比,赵的生活更悲惨。当元军临安,宋恭帝被谢太后抱着向元军投降时,年轻的赵在母亲杨淑妃、弟弟赵的陪同下,由江万载的父子护送逃离婺州。来到婺州后,陆秀夫带着一些南宋大臣来投票,但他终究无法在这里站稳脚跟。赵只能继续被带到南方逃跑。
到达福州后,赵正式登基,改为宋端宗,今年才七岁。然而,天地大,南宋却没有容身之处。元军不断南下追击,赵思等人只能不断南下撤离。宋军离开前,他开仓帮助人民。元军占领福州后,当地人祭祀赵思、赵构、文天祥等人。
对赵来说,幸运的是,他身边有江万载、张世杰等忠于他的人,但不幸的是,即使他们拼命抵抗,赵也只能逃到海上,漂泊在海上,时刻警惕元军的追击。
景炎三年(1278年)3月,元将刘深率军追击宋端宗。江万年的父子努力击退刘深,但不幸的是,他们遭遇了台风。年轻体弱的宋端宗卷入了海浪。70多岁的江万年看到小皇帝掉进水里,不顾一切地冲进海里救了宋端宗,但他被海浪吞噬了。
宋端宗甚至害怕伤心和生病。此外,元军急于赶上,宋端宗只能漂浮在海里逃跑。不到十岁的小皇帝怎么能忍受这样的折磨呢?不到一个月,他就去世了,埋葬在永福陵(今天的香港大屿山)。
宋末帝赵冰:末帝殉国,南宋悲歌
宋端宗去世后,张世杰、江万载之子江静于同月在冈州立赵敏为帝,改年为“祥兴”,宋末为帝。不久之后,文天祥被元军俘虏,督军瓦解,南宋失去了重要力量。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每个人都知道南宋的灭亡是《纽约时报》的趋势,但陆秀夫和张世杰都不愿意背叛南宋。他们带领南宋的最后一支力量在悬崖山上与元军展开了决战。战前,张世杰命令人们烧毁岛上所有的宫殿和军队,并登上船,以表明他们破釜沉舟的决心;他还把帝兵的船放在中间,指示士兵和船只共存。
[img]596743[/img]
最后,南宋和元军在崖山展开了残酷的海战。经过激战,宋军最终失去了支持,输给了元军。公元1279年3月,左总理陆秀夫看到大势已去,带着9岁的小皇帝跳进海里殉国。听到这个坏消息后,南宋军哭了起来,成千上万的人跟着陆秀夫和小皇帝去海里殉国。
张世杰带领一些水军突破,下属劝他上岸躲避,但他拒绝了。他绝望地说:“我不这么认为。我是赵,已经到了。一个君主死了,一个君主复立了,现在又死了。我没有死,几个敌人和士兵都退休了,所以不要立赵来保存耳朵。如果是这样,岂天意!”(《续资治通鉴》)说完,张将军投海殉国。从那以后,南宋彻底宣布灭亡。
事实上,南宋的灭亡与他们无关,无论是投降的宋恭帝,死去的宋端宗,还是死去的宋末帝。相反,他们悲惨的生活是由南宋造成的。宋末三帝出生在国家倾覆的时代,这也决定了他们悲惨的生活。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南宋也出现了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江万载和数十万宋军民,他们可能“不知道时间”,他们可能“不知道进退”,但他们用自己的牺牲,写了一首南宋慷慨的悲伤歌曲。就像文天祥的诗《自古以来谁不死,谁留丹心照历史》一样,宋末三帝的历史值得我们铭记。
揭露南宋最后三位皇帝的最后结局有多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