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宽仁,
明朝成立后,朱元璋在总结元朝失败的经验教训时,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元政以宽失天下”。然后,在下一次治理中,他调整了治理国家的政策,以严格治理国家。
[img]596504[/img]
朱元璋的观点与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元朝不一致。众所周知,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这一政权中,以蒙古人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处于权力的顶端。为保证蒙古人在中原的优越地位和权威,实行“四等人制”的民族防范政策。元朝统治时期,政治黑暗,经济倒退,民族歧视严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使得元朝统治不到一百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为什么这样一个残酷而黑暗的政权被元朝剥削和压迫的朱元璋认为是一个“宽仁”的朝代?
一、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既有中原汉族传统王朝的特点,又有许多蒙古人的习俗。在进入中原之初,面对如此庞大的汉族人口和广阔的领土,元朝统治者缺乏管理经验,对中原汉族严格的君臣关系了解不够深入。相反,根据自身游牧社会的传统,国家的官方制度和管理制度相对宽松。
[img]596505[/img]
与汉朝皇帝相比,元朝皇帝的工作要容易得多。由于遵循蒙古人的传统,元朝皇帝没有上朝的习惯,也没有批评奏折,只是有时在宫殿里召见臣子讨论国家事务。对国事问题,皇帝一般不会对臣子进行更多的干涉和限制。元朝的右丞相权力很大,大大小小的政事基本都是由右丞相提出意见,皇帝批准,形成了皇帝和丞相共同治理世界的局面。
元朝的统治者对儒家思想影响不大,对儒家思想也不感兴趣。相反,他们认为儒家思想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思想。元朝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更注重“官”的作用。“官员”是负责处理具体事务的下层公务员。他们在元朝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官员是元朝选官的主要方式之一。这打破了依靠科举考官的传统选拔方式,拓宽了下层知识分子进入官员的道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固定权利,不仅吸引了人民的心,而且保持了政权的稳定。
[img]596506[/img]
二、
元朝进入中原之前,法律并不完善,法律问题往往是按照蒙古人的习俗来处理的。元朝入主中原后,甚至没有成文法典。为了体现刑事宽恕的宗旨,制定的元律也以“宽”为主。虽然制定了十等刑罚,但都是按照忽必烈时的执行标准,“天饶,地饶,君饶”,随意降低处罚水平和力度,使元朝在执法中只能遵循案例,无法遵守。这也导致了元朝执法的随机性,前后不同。
元朝的法律比以前的唐宋轻。在元朝,即使是十恶不赦的罪行,也很少惩罚九族。宋朝有十四种酷刑,明朝有十六种酷刑,其中只有十一种元朝,这也反映了元朝的酷刑数量最少,与宋明相比,惩罚最宽大。
元朝有五种惩罚:鞭子、棍子、徒弟、流动和死亡,但他们在量刑时更加谨慎。忽必烈将“统治世界,珍惜生命;任何罪犯都必须反复生活,然后犯罪”写入元朝的刑法志。即使是死罪,元朝的处决方法也大多是斩断和绞死,凌迟的处决记录很少。
[img]596507[/img]
当然,元朝最大的法律缺陷是根据种族来决定惩罚的严重程度。同样的指控,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受到了非常不同的惩罚。以盗窃为例,汉人第一次在左臂上刺字,第二次在右臂上刺字,并被判处拐杖刑;蒙古人可以“免除科学破坏”;同样,蒙古人在伤害罪中伤害汉人,只需要赔偿某些财产,而汉人伤害蒙古人,可能会造成致命的灾难。
总的来说,虽然元朝的法律具有很强的民族歧视色彩,但它比以前的宋朝和后来的明朝都要宽。元朝没有清朝那么大,也没有明朝朱元璋那么大。宽大的刑法是元朝的主流趋势。元朝法律的缺点是,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以遵守处罚,这似乎是随机的,这不利于司法的权威和稳定。
三、
一个政权是否宽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普通人的剥削程度是否严重,即普通人要承担的税重是否重。
[img]596508[/img]
元朝的税收分为“南税”和“北税”两个系统。北方税分为丁税和地税两类,丁税按一家成年男丁数缴纳,地税按家庭耕作的田亩缴纳。每个成年男丁每年交三石,每亩田地交的地税是三升。南方每年缴纳夏秋税,以粮食、棉布为主。由于元朝以“轻刑薄赋”为统治宗旨,南方农民在实际征收中只缴纳了南宋一半左右的税。正是税收负担轻,元朝迅速治愈了战争创作,出现了“生有所养,死者埋葬”的局面。
江南地区是元朝税收的基础,元朝也采取了保护江南地主阶级的策略。鼓励江南商业发展,鼓励海外贸易,发展江南经济。元朝政府于14年在泉州成立了城市进口部,第二年发布了鼓励江南商人与周边国家贸易的圣旨,鼓励外国商人在中国做生意,共同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元朝时期,中国大量瓷器、丝绸出口海外,西方香料、药材等商品也销往中国,促进了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img]596509[/img]
四、
元朝采用“行汉法、保存国俗”的二元制度,将蒙古和汉族两种不同的制度相互融合,使两种不同来源的制度相互联系,在同一制度中共同发挥作用。
元朝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相对完整地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传统。受游牧民族“家庭、大臣和国家”概念的影响,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的主人和奴隶色彩。在大多数情况下,元朝的统治者通过简单的责任制来维持君主和大臣之间的关系,为宽容的政策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元朝进入中原后,沿用南宋“不立田制、不兼并”的土地制度,使贵族、军官、宗教领袖和地主阶级开始疯狂合并土地。元朝统治者的宽大仁慈使土地合并的规模远远超过了以前的任何朝代,造成了激烈的阶级矛盾。
[img]596510[/img]
元朝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和色目人占据高位,汉人和南方人负责执行政令。蒙古人和色目人凭借特权公开受贿,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宽仁政策下,统治者对这些蒙古贵族的腐败和贿赂视而不见,使腐败成为元朝官场和社会的共同问题。
宽仁的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元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滋生了许多弊端。它的“宽”只是一种相对治国战略的不成熟和法制的不完善。在促进元朝社会发展的同时,素描是一种社会问题,如严重腐败、不同刑罚和贫富差距。元朝的统治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些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它们。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动摇了元朝的统治基础,导致了元朝的灭亡。
[img]596511[/img]
正是看到这些因素,朱元璋才感慨万千,说“元以宽失世界”。明朝成立后,他举起了“惩元之弊”的旗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严厉治国,捍卫了明朝的统治。
朱元璋说,元政以宽失世界 元朝的宽仁程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