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春秋末期,三家分晋,开启了战国时期。赵、魏、韩继承了晋的衣钵,都被列入强国之列。战国七雄的局面初步形成。说起来,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战国时期只有七个战国七雄,其实不然。除了这七个强国,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鲁国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大诸侯国之一。鲁国曾经很强大,但它可以与齐国竞争。直到战国初期,鲁国仍有一些小诸侯国向鲁国称臣,鲁国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与其他诸侯国不同,鲁国直到公元前256年战国后期才被楚国摧毁。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既有实力又有长国的鲁国不在战国七雄之列呢?战国时期如何在战争肆虐中生存近800年?
[img]595940[/img]
原因一:限制周边大国。
起初,鲁国的领土很小。春秋之后,它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因此鲁国成为了一个相对较大的诸侯国。然而,即便如此,鲁国的领土面积仍然与真正的大国相比。战国时期,鲁国被楚国和齐国包围,许多领土被这些国家占领。鲁国很难扩大和增强其实力,即使它保留了它原来的领土。
齐国作为战国时期领先的强国,与鲁国或邻国有着如此强大的邻国,一举一动都受到了牢牢的约束,使得鲁国的国力无法跻身战国七雄之列。
[img]595941[/img]
原因二:政治制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鲁国有大量儒家大师提倡恢复周礼,对鲁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鲁国和周王室属于姬姓,关系密切。因此,鲁国是所有诸侯国中保存周礼最完整的国家。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一定的权威。鲁国周礼完整,自然受到其他诸侯国的尊重。任何诸侯国直接结盟的活动都会出现,鲁国将被要求参与并指导礼仪安排。
然而,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直接互相攻击并合并。此外,后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徐州相王、五国相王事件的发生,导致周王室权威丧失。与周王室关系密切的鲁国的地位也有所下降。
[img]595942[/img]
原因三:存在感低,不在“舞台”的中心
鲁国在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中很少见到。例如,在五国相王事件中,未经周天子批准,魏、韩、赵、宋、中山五个诸侯国封王。中山和宋不在战国七雄之列,但也可以自称王,得到其他诸侯国的认可,说明他们的实力还是很强的;鲁国的君主遵守周礼,从未越过称王。因此,仅仅就爵位而言,鲁王无法与战国七雄诸侯王平行,更不用说加入他们的队伍了。
[img]595943[/img]
后来发生了五国伐齐、纵横事件。以五国伐齐为例,这件事发生在鲁国旁边,也就是说,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和秦国应该共同攻击邻国齐国。在这次军事行动中,鲁国的态度非常模棱两可,采取了中立的态度,互不帮助。
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但总是不参与战国七雄的行动,导致鲁国在战国时期的存在感很低,很容易被遗忘。虽然韩国的国力不强,但它经常参与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韩国参与了五国、长平战争、五国王、纵横。可以说,韩国对战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鲁国相比,几乎没有参与过任何重大战国历史事件的鲁国,自然不能被后人置于战国七雄之中。这也是鲁国能存在这么久的原因之一。
[img]595944[/img]
公元前256年,鲁顷公二十四年,楚国考烈王摧毁了鲁国,将鲁国君鲁顷公转移到下邑。七年后,鲁国末代君主鲁顷公在今天的山东东阿去世,鲁国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虽然鲁国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但并没有影响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孔子的故乡在鲁国。鲁国在文化领域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山东省的简称是“鲁”。
战国后期,鲁国只在楚国灭亡 为什么鲁国不是战国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