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东汉末年,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当时无数的英雄。他们以乱世为舞台,共同创造了群雄分离的局面。托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祝福,三国成为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历史时期之一。许多人对当时的人物和故事了如指掌。在今天最受欢迎的三国人物中,刘备和曹操一定是两个非常有竞争力的选择。
[img]593270[/img]
刘备出生在一个皇室。虽然他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他以德服人,留下了仁德的美誉;相比之下,曹操是名臣后,他从小就熟悉掌握权力。最后,他统一了北方,成为了霸主。有趣的是,这两个人曾经在同一个阵营,还有一个流行的“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被吕布击败,投靠曹操。曹操邀请他参加宴会,并说了一句著名的“今天的英雄,只有君主和操耳”。刘备大吃一惊,不得不借口害怕打雷和搪塞。那么,为什么一向喜怒无色的刘备听了一句话就变了?
《三国志》是煮酒英雄记载中最权威的,但书中没有关于“煮酒”活动的记载。史书记载,当时刘备去曹操,受到了重用和优待。当时曹操独占政府,引起了汉献帝和皇室的不满。因此,献帝在衣带上写下了杀曹操的秘密圣旨,这就是著名的“衣带圣旨”。刘备当时没有参加这件事,但有一天曹操和他一起吃饭时平静地说:“今天下英雄,只使君和操耳。本来的徒弟,不足数。”
[img]593271[/img]
当时,刘备正在吃饭。听到这句话后,他“失去了匕首”,也就是说,他把刀和筷子掉到了地上。至于坠落后发生的事情,书中没有记载。关于后续工作,《华阳国志》有记录。据说刘备吓坏了刀和筷子,但天上发生了一声雷声,所以刘备向自己解释说:“圣人云,‘雷声会变,风会变”,这是有希望的。震惊的力量,甚至在这里!”
事件发生后,刘备正式接受了衣带诏书,“随后与承和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然后,从史书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刘备从小就能“喜怒无色”,甚至吓倒餐具的原因可能如下:@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曹操主动提出刘备和他是世界上唯一的英雄,对刘备来说,这是对他威胁的承认。
[img]593272[/img]
俗话说“金林是池子里的东西”,像刘备这样的英雄自然不可能长期依赖别人。现在曹操承认刘备是英雄,表面上是赞美,实际上是在表明他知道刘备最终不会受到自己的控制。所以,对于曹操这样的英雄来说,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利用他的翅膀去除他。
第二个原因是刘备猜测曹操可能已经知道了衣服和圣旨。历史上,刘备与董成等人合作,想解雇曹操后不久,曹操就干脆逮捕并处死了董成等人。可以看出,曹操有一个强大的情报系统,很可能在早些时候就很清楚了。虽然刘备一开始没有加入合作伙伴关系,但从他很快找到董成的合作可以看出,他知道这件事。
[img]593273[/img]
现在,曹操告诉刘备,他是一个英雄。当他听到刘备的耳朵时,他可能和“你有很大的能力”是同义词。他含蓄地说,他对自己的行为了如指掌,认为自己想帮助皇帝的行为是“英雄”的行为,想警告自己。
第三个原因是刘备可能把曹操的赞扬理解为对自己的考验。在乱世,诸侯们的最高愿望几乎都是统一世界。现在刘备暂时屈服于曹操,但他的抱负不会被舒适的生活所削弱。当曹操提到世界英雄时,他可能想测试刘备的雄心壮志,他是否能被自己使用或无法控制。
[img]593274[/img]
第四个原因是“思考和恐惧”,也就是说,刘备的举动完全是在表演。正如上面所说,刘备从小就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当酿酒英雄发生时,他已经快40岁了。一个坚持隐藏自己的感情40年的人,见过无数的风浪。用一句话吓唬筷子真是太夸张了。
[img]593275[/img]
因此,也许刘备的行为是故意的,目的是向曹操示弱。曹操看到刘备的心理素质不合格,将来对他的警惕性就不会那么强了。这就是刘备后来借兵的故事。曹操慷慨地同意了,但前者带领军队反抗。
曹操煮酒论英雄时, 刘备为什么害怕掉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