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禅渊之盟,
[img]589218[/img]
公元1004年,宋辽大战再次爆发。宋军获胜后,与辽国签署了“禅渊之盟”——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岁币银10.2万,丝绸20万。
如何解释禅渊之盟如此屈辱,却一直受到后人的赞扬?
辽国自五代十国时期以来,一直是中原王朝的一大难题。
石敬堂割让燕云十六州后,中原王朝又失去了北方的屏障。
另一方面,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已经实施了近半个世纪,军队战斗力远不如雍熙北伐。
[img]589219[/img]
雍熙北伐,宋太宗御驾亲征,聚集了北宋所有名将,100多名,北宋全国精锐20万大军,却被辽国13万大军打败。
虽然前期赢了,但是如果继续打下去,后果是不可预测的。
@ 禅渊之盟的第一个功劳是结束宋辽战争20多年,以换取近百年的和平。
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北宋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条件。
战争所需的军费远高于每年30万岁币。
还有,北宋供应的30万岁币真的不算什么。
你可以看看当时签署的年币:契丹渴望和平,也不敢说狮子,经过几次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了宋朝每年给契丹30万银丝的数字。
曹利用自觉光荣地完成了任务,兴奋地回去交旨。请见,赵恒正在吃饭,侍者问曹利给契丹多少银。
曹利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三个手指放在额头上,意思是三十万两。
[img]589220[/img]
侍者误以为是三百万两,真宗得知后大惊小怪:“太多了,太多了。”
他亲自召见他盘问。
曹利用战战兢兢地回答:“三十万二。”
赵恒听后嘀咕道:“只有30万,那么少,你很会做事,很会做事!”
然后重重奖励曹利用。
由此可见,宋真宗根本没有把这30万当回事。在签署禅渊之盟时,北宋的GDP约占世界的30%,相当于1亿元以上的成年币。
就像一个亿万富翁买了一块30多万的手表。
[img]589221[/img]
禅渊之盟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融合得益于北宋。
北宋有很多钱,用钱可以买很多马和辽的特产,然后卖给他们粮食、布和丝绸,每年赚近千万。
可以说,用三分之一的钱换更多的钱,稳赚不赔,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北宋的消费。
从积极意义上说,禅渊之盟换来了大宋百年的盛世。
但与此同时,100多年没有发生大战,直接导致宋辽双方军备松弛,后来都被女真建立的金国击败。
辽国残余势力不得不西迁,在西域建立西辽。
宋朝也失去了淮河以北的大量土地,被迫成为金国的大臣。
@ 谁占了禅渊之盟的便宜?一目了然。
渊之盟北宋真的很吃亏吗? 事实上,吃亏的人是辽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