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历史上真正的祖大寿。
祖大寿来自辽东。他的父亲祖先最初在李成良的手下训练。公元1620年,祖大寿被授予靖东营游击队,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在接下来的20年里,祖大寿一直在为大明效力。他是继袁崇焕之后抵抗后金军的骨干。
锦州,大大小小的凌河,是战争的前线,也是最残酷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次,祖大寿在生死线上徘徊,可谓百战。祖大寿的手上沾满了八旗军兵的鲜血。他是皇太极的头号敌人。直到崇祯十五年三月,祖大寿再也无法支撑,于是献城投降。
与吴三桂和洪承类不同,祖大寿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批评。虽然他最终投降了,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很无助。对于祖大寿这样的将军来说,战死战场可能是他最好的家。”如果你死了,谁知道生活的真实性呢?”
[img]588996[/img]
一、袁崇焕的左右臂
天启六年来,在宁远战役中,祖大寿看到了袁崇焕的力量。这个不为人知的小角色违反了朝廷的命令,敢于面对强大的努尔哈赤,最终打破了后金的不败神话。在强大的军队中,祖大寿成为袁崇焕的得力助手。
史料记载“太宗即位,伐明,略宁远,崇焕令大寿将精兵4000人绕出我师后,满桂、尤世威等总兵前往宁远城下。”
天启七年来,皇太极率领重兵进攻锦州和宁远,包围锦州,分兵进攻宁远。这一次,明军没有退居城市,而是祖大寿、尤世禄率军和后金军在城外野战。我想皇太极应该记住祖大寿的名字。
宁远城的炮火呼啸而过,祖大寿的马刀不是素食主义者。被称为最强骑兵的后金军暂时无法与明军作战。因为伤亡太大,皇太极选择撤军。只有在这场战争中,祖大寿的声誉也在上升。崇祯即位后,祖大寿担任辽东总兵,并征服辽前锋将军印章。
二、看到袁崇焕的信,祖大寿回来了
在平台召开时,袁崇焕曾举报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三人。他们不仅是袁崇焕的得力助手,也是守卫辽东的绝对主力军。2011年11月,崇祯皇太极绕过宁锦防线,从龙井关进入大明腹地。
袁崇焕立即带兵前往首都秦王,祖大寿也在其中。我不知道袁崇焕是故意这么做的,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关宁军直到后来的金军士兵在首都脚下才拦住皇太极。也许祖大寿也在怀疑袁崇焕的行为,但祖大寿认为袁崇焕不会是叛徒。
崇祯不同意袁崇焕带兵北京,所以关宁军只能再次与后金军在城外竞争。广渠门的祖先大寿再次拿起武器。无论如何,他仍然必须保护这座城市。可以想象,如果北京被占领,明朝将灭亡,皇太极将不遗余力地发动进攻。随着战争的继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皇太极暂时撤军,等待机会。
袁崇焕的反复犯错让崇祯难以忍受,于是崇祯在大厅上脱下袁崇焕的官服,直接进了监狱。这一切都是在祖大寿眼里看到的。他被召见在一起。袁崇焕和他一起出生死亡,为明朝付出了一切。这是最后的回报吗?
这时,祖大寿的心很复杂。他很冷,很胆小。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当他走出宫殿时,他的腿发抖。祖大寿回到军队后,立即调兵回宁远。崇祯要求祖大寿负责辽东部队,但他没有命令祖大寿回宁远。这种罪行可以大也可以小,但祖大寿不能太在意。他担心崇祯会对他不利。
皇太极的军队还在不远处虎视眈眈。关宁军是主力军。如果祖大寿离开,首都就会结束。危机时期,大臣们建议袁崇焕写封信,劝祖大寿回援。袁崇焕一开始不想写,但考虑到国家重要事务和兄弟情谊,袁崇焕还是写了。
祖大寿看了这封信后,眼泪流了下来。他想起了以前的生死之交。过去的场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他面前。他不能辜负袁督师的委托,于是祖大寿毅然带兵回京勤王。祖大寿并非没有爱国主义,但他不想像袁崇焕那样死去。每个人都会害怕,祖大寿也不例外。
祖大寿收回永平四城后,不敢留下来,立即回到锦州,直到最后一战,祖大寿才离开辽东。
[img]588997[/img]
三、第一次“出降”
平息危机后,孙承宗命令祖先修复大凌河城,并希望继续以土工工工程的方式侵蚀后金领地。当然,皇太极不能接受自己的命运。崇祯四年,皇太极派兵到大凌河。这一次,皇太极干脆放弃了攻城。只要面对城墙和大炮,后金骑兵就没有办法了。皇太极选择围城打援,这是他的特长。
明军没有放弃祖大寿,先后派出两路人来救大凌河,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一次,祖大寿犯了一场灾难。祖大寿的防御区是锦州,修建大凌河城只是一项临时任务。明军只带了几天口粮。
很快食物吃完了,城外的皇太极就是要困死祖大寿,不可能撤军。祖大寿也发动了几次突破,无法突破敌人的防线。此外,后金在城外修建了大量的壕沟,里面没有食物和草,外面没有救援,大凌河陷入了死地。
食物吃完后,我吃了战马,最后演变成人吃人。三个月后,城市变成了人类炼狱。如果我们不能再突破它,我们将死在城市里。祖大寿决定投降。在此之前,皇太极一直在用各种方式劝说他投降。当他得知祖大寿真的投降时,皇太极非常高兴。他不仅收到了盛大的接待,还给了他很多钱。
为了感谢皇太极的热情,祖大寿抛出了一个计划,就是让他回锦州,寻找机会内外合,帮助后金征服锦州。经过反复思考,皇太极同意了祖大寿的建议,真的让他回到了锦州。
所谓放虎归山必伤人,祖大寿就回不来了。原来祖大寿的举动是诈降。祖大寿回锦州后,继续全心全意组织军兵抵御后金。聪明的皇太极就是这样,被粗人祖大寿耍弄的。
大明是正朔,祖大寿也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作为一名军人和一个军人家庭,他永远不会成为野蛮人的大臣。这应该是祖大寿当时的一般想法,但祖大寿只是时代漩涡中的一朵小浪花。他不能改变太多。随着战争形势的日益恶化,他的忠诚能持续多久?
第四,第二次出降
从第一次诈降到崇祯十五年,祖大寿在锦州再次坚持了十年。在过去的十年里,皇太极多次招降,祖大寿仍然不为所动。从袁崇焕被杀到明朝灭亡,辽东在此期间的抵抗力只剩下祖大寿。皇太极曾经说过:“明所依靠,只有祖大寿的士兵。”
崇祯十五年,锦州城被包围,大楼将倾倒,山川将破碎。锦州城被包围一年多了,城里又出现了饥民相食的悲剧,万念俱灰的祖大寿真的投降了。松锦战争结束后,明廷再也无法阻止抵抗,只剩下活着。
也许还是有很多人骂祖大寿是叛徒。他投降满清,但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死于殉国。杨涟、史可法、文天祥是真正的勇士,是民族的脊梁和灵魂,受到世界的尊敬,但这毕竟是少数。
与那些直接投降李自成的朝臣和跪在多铎马下的文官相比,祖大寿做了足够的事情。祖大寿杀死了无数后金军兵,配得上崇祯。出降后,他还留住了他的家人。回顾这一切,就足够了。
历史上对祖大寿献锦州降满清的评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