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官渡战役中击败袁绍后,北方基本上属于他的领土。用当时的话说,“世界上有三分之二”。在曹魏看来,这种情况还不远。曹操支持数百万士兵,而南方的刘备和孙权在理论上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力量。曹操向南挥手,决定与孙刘联军作战。
[img]584542[/img]
然而,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曹军惨败,战舰被烧毁,士兵们损失了一半以上。对于不习惯水的北方人来说,虽然“铁锁连船”解决了头晕呕吐的问题,但其机动性明显受到限制。在诸葛亮和周瑜等智者面前,一点疏漏往往是一场灾难。此外,诸葛亮精通天文历法,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也是一个技术压力群体。
[img]584543[/img]
孙刘联军知道曹军战败后会逃跑,早些时候就在各条路线上安排了精兵拦截。诸葛亮非常了解曹操的心理,推断他最有可能逃离华容道,并安排关羽等待兔子。这一决定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卓越。为什么要这么说?首先,很难确定路线和位置,然后指定任何人都应该注意。
[img]584544[/img]
事件发生后,关羽离开了曹操。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项失败的任务,但事实并非如此。华容说“放虎归山”真的不明智吗?诸葛亮这么了解关羽,为什么要故意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后来,庞统指出了他的意图。
以敌钳敌,保全自己
当时,刘备和孙权无法与曹操的实力竞争,即使他们一起工作。曹操的失败不是军事力量问题,而是战略问题。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南方可以稳定一段时间。如果曹操当时在华容道被杀,那么北方魏军的主力军是曹珍和曹仁,他将来一定会南下寻仇。当曹军下次回来时,可能没有这么好的时间、地点和人。
[img]584545[/img]
此外,在赤壁之战中,刘备只是辅助,主力是孙权。当时,刘备是三股力量中最弱的部分。如果曹操被杀,孙权肯定会想办法统一南方,所以刘备的部队根本无法阻止孙权的进攻。但如果北方有曹操,即使孙权想打刘备的想法,曹军肯定会闻到风,插一个杠子,用敌人来约束敌人。
还清人情,搓杀锐气
诸葛亮派关羽守住华容道,真的很有意思。早年刘关张三兄弟被打散,曹操让张辽当说客,劝关羽先到曹操那里安顿下来,等到找到刘备再走也不晚。说实话,曹操真的很喜欢关羽,以后也真的把关羽放回家了,虽然他也失去了几个将军。关羽也很感激曹操的恩情,以为以后一定要报答这份人情。曹操要求关羽放他一马,在忠义面前,关羽违反军令,放开敌人。在关羽心中,即使死了,也要报恩,放曹操,以前的人情还了。
[img]584546[/img]
诸葛亮当然知道关羽的性格,猜到他会离开曹操。关羽将因违反军令而受到惩罚。关于这个人,说能力,有目共睹。但他最大的问题是傲慢,通常不注意别人。这种性格很可怕,做不好就会引火烧身。刘备身边能用的人不多,像关羽这样的人更少。诸葛亮想借这个“军法处置”的机会搓他的锐气,让关羽以后更懂得收敛。
诸葛亮如此精心安排,显然东吴无法理解。在孙权看来,打败曹操是他想要的结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不能只关心他的眼睛。毕竟,他的愿望是“恢复汉朝”。
曹操败华容道时 诸葛亮为什么要放虎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