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的周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朝(前1046-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也是“中国”一词的创造者和最初的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791年左右。另一个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是周朝建国之年无法确认。
翻开中国历史,大家都能发现,在漫长的五千年里,大部分都是短暂的王朝,但周朝、周朝、周朝都是独一无二的,居然存活了800年,那为什么周朝能活800年呢?
[img]582996[/img]
@ 要归功于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和周公的制度设计。
西周以前的殷商和夏朝仍然存在于文献中。夏商是中国王权的初创时代。夏王和商王只是名义上的共同主义者。整个中国世界的政治格局是一个独立、独立的方国制度。西周之能从西部的小邦摧毁大邑商,与这种松散的方国制度密切相关。
西周灭商后,采用了基于宗法制度的分封制度,将全国领土分封制度联系在一起。诸侯国与周天子有一系列复杂的义务和权利关系,这是以往所未有的创造。宗法分封制度在巩固周朝政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经济纽带,井田制度也有利于巩固王权。
春秋五霸时期,每一个霸主的出现,都需要中央形式的认可。齐桓公拥有称霸实力后,由中央政府授予方伯称号,才真正称霸。秦朝最不把中心放在眼里,也多次获得祭肉奖励。春秋乃至战国初期,各大诸侯国因实力相似,以尊重中央的名义,各国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东周才能生存。战国后期,实力平衡被打破,秦国以商鞅变法为主,最终摧毁了东周。周朝灭亡。
事实上,在西周末,各大诸侯国在实力上已经超越了中央政府。几百年来对中央思想的尊重深深植根于人民的心中,分封国的相互约束延续了周朝几百年的民族运动。
第二,周公制作礼作乐也是周朝国佐持久的重要原因。
西周初年,周公受益于旧的夏商制度,制定了一套从天子到普通人必须遵守的西周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周朝统治的文化基础,在平民以上阶层形成了文化共识。这一共识无疑有助于加强全国对周朝统治合法性的认识。
[img]582997[/img]
此外,周朝生产力落后,最高生产力基本集中在周朝中央,甚至诸侯国都没有。三者之间的生产力对比相当于美国、中国和非洲的原始部落。礼器青铜器的制造最直接地体现了生产力。中央掌握了青铜器最精致的制造工艺,并将其提升到神授。当各诸侯国朝贡或做出重大贡献时,赏赐精美的青铜器是当时最重要的。集中在中央的生产制造工艺是周朝国运长期的重要原因。直到周天子的“权威”每况愈下,青铜作为礼器的高贵地位终于动摇,礼器的政治意义淡化。诸侯大行其道,时局动荡。
@ 周公及时在东方地区建立了政治和军事存在,为今后的迁都奠定了基础。
西周初年,周公建立了洛邑,即所谓的成周,以防止东方殷顽民的反抗。成周的建设为周朝提供了缓冲空间。未来,狗荣将打破镐京,周王室将向东迁移,继续在洛邑继续他们的国家。
第四,周天子不强大的王权使虚君成为可能,任何诸侯都不会轻易篡夺中央王权。
西周初年建立的宗法分封制,每个诸侯国都有很大的自主权,似乎周天子没有很强的控制能力,但实际上这个制度正好有利于政治稳定。当周天子强大时,他对诸侯国有很大的约束力。
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势力衰落,但他仍然是宗法分封制的核心,也是诸侯的父母。没有人有能力篡夺这种几乎虚拟的君权。如果任何一个诸侯有野心篡夺这个看似不强大的君权,他必然会遭到其他诸侯的攻击。@ 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尊王熙夷”很有市场,而楚国的问鼎轻重则会遭到群攻!
一般来说,在诸侯相互约束的情况和礼乐制度下,分封制形成了周朝的认同感,即所谓的文化控制,周朝将存在800年。
纵观古代王朝 为什么周朝能存活8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