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己诏书,
孙子兵法有云,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这句话的意思是,战争虽然是战胜对方的条件,但时间长了肯定是不利的。尤其是战争最需要的是全胜,如果长期发动战争,只会导致兵困马乏。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益,否则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如果战争时间过长,消耗会很大,得不偿失。长期的战争会导致国家的崩溃,这就是长期暴徒使用国家不足的原因。在历史上,汉武帝遭受了这样的损失和教训。
[img]583505[/img]
在我们所有人的印象和历史教材中,只要谈到汉武帝,他的形象就很高。然而,我们不知道所谓的汉武帝实际上是军国主义者,无论一个国家有多大,它都可能被他拖垮;他不仅破产了汉朝,还迫使当时汉朝的人民破产。说孙子的伟大不在于他能在战场上赢得每一场战斗,足够聪明地了解兵法;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没有成为一名军事家,所以他总是愚弄他的主人去战斗,这样他就可以从中获利并做出贡献。相反,孙子总是劝大家不要打仗,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超群之人,真正的仁义之人。
[img]583506[/img]
人们总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喜欢用不断的胜利麻痹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大喜功。不仅那些君王喜欢大喜功,连小百姓都背负着做炮灰的危险,还崇拜迷恋那些大喜功的君王。汉武帝时期,虽然汉朝被称为盛世,但他继承了文景之治后的治世。历史上的好日子是治世和盛世;人们谈论繁荣,但他们不知道治世是最适合人们生存的时代。在繁荣的时代,你也可能家破人亡,成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繁荣时代背后的炮灰。
[img]583507[/img]
那治世有什么特点呢?也就是休养生息,税收特别低,几乎达到了31税率。而且没有贸易关税、过路费、过桥费等。人们可以独立做生意,没有负面清单,不仅可以煮海造岩、开采炼铁,还可以铸钱。而这些都是自由的,在历史上,文景之治和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相对而言,人们更自由,更自给自足。作为国王,他们不会轻易干扰民间文化和经济发展,只要不违反法律,他们就可以这样做。
[img]583508[/img]
正是这种休息造就了汉武帝时期,国库里的钱粮装不下,连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所以汉武帝为了把钱花光,到处都是军国主义者。尽管汉武帝时期开疆扩土,但同样造成的危害还是国库空虚。为了拿到钱,汉武帝开始说盐铁是国有的,盐是家家户户都要吃的,铁也是家家户户制造农具的必要资源,为汉武帝囤积了新的财富。然而,人们遭受了痛苦,这不仅增加了负担,而且无法休息,经济也无法恢复。
[img]583509[/img]
这时,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申报税务,或者故意少报。最后,他们只是下令,只要他们能互相报告,举报人就能得到这个人一半的财产。后果不堪设想,每个人都为了利益而相互陷害,甚至有时还会闹大乱。官员们趁机去捞勒索,不贿赂自己,没有虚报也成了虚报,最后中产以上的人都破产了。面对这样的压力,汉武帝只能选择下达罪己诏。
[img]583510[/img]
战争的目的是通过战争获利,但当你得不偿失时,你应该停止战争,而不是为了虚假的信用而不断发动战争。孙子一直强调,最好的兵法就是不要打仗,可以通过其它低成本的手段获利,那么就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孙子在前两篇文章中一直在谈论战争态度。首先,考虑他是否能赢,胜算是多少。讨论战争是否能负担得起,然后决定以后的事情。而且能打仗也要适可而止,不做亏本的事,如果付出的代价还不能还本,那么战争又有什么意义呢?皇帝耳朵里听到的是好消息,人们耳朵里听到的是丧钟。
为什么汉武帝会犯罪? 压力太大,不得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