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农业文化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一直在继续。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旦中原王朝进入衰弱时期,必然会引起游牧民族的反击。
[img]580095[/img]
千年战争游牧民族和农耕文化
比如秦末农民起义时,冒着机会占领河套地区,直到汉朝才收复;西晋经历了“八王之乱”后,活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此时,蛰伏已久的鲜卑族、匈奴等部落趁势而起,五胡十六国的历史开始了;即使像唐朝一样强大,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也遭到了吐蕃、维吾尔族等力量的反击;至于宋朝,不用说,他们从头到尾都被打败了,从未被超越,外国战争胜利送钱,失败送钱;明朝也是如此,明蒙古战争贯穿整个明朝,直到后来清朝的崛起夺取了明朝。
[img]580096[/img]
从这些可以看出,历代都受到了游牧民族的骚扰。然而,这些朝代中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汉朝。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汉朝有过屈辱的经历,但汉武帝愤怒地扭转了局面,然后一直把匈奴压在地上。
东汉末年,因为政府的启蒙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好时机,但匈奴并没有抓住机会进入中原,那么为什么呢?
三国大乱时,魏蜀吴仍然把游牧民族压在地上摩擦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东汉虽然混乱,但东汉的军事力量太强大,东汉西北持续了100多年的羌族混乱,内部有黄巾起义,东汉王朝携带了这么长时间,甚至两行战斗也很快平息了“黄巾混乱”。
[img]580097[/img]
此外,三国时期凶猛的人太多了。鲜卑不是没有主宰中原的野心,而是被打了回来:例如,曹操在官渡之战后远征乌桓,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乌桓20万军队。从那时起,乌桓就没有恢复过来。之后,如果北方发生变化,他会直接派兵镇压,这样你就不能发展;孙权和刘备也是如此。虽然孙权没有乌桓的灾难,但有山越,孙权把这当成了自己的后花园。只要缺兵,马上去后花园打人,然后强行征兵,你就不敢反抗;蜀汉也有南中人,诸葛亮直接率兵镇压。
[img]580098[/img]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即使魏、蜀、吴经历了汉末的混乱,他们仍然有余力与入侵的外国人打交道。即使他们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汉朝边境上的许多凶猛的人也会压制入侵的游牧民族,使他们不敢进一步生存。
白马将军和西凉“锦马超”:你过来啊
在“黄巾之乱”爆发的前几年,东汉北部边境不太平。为灾已久的韩遂和边章趁机作乱,朝廷紧急向公孙赞调拨了3000匹军马。当这3000匹军马前往渔阳时,渔阳人张春趁机起兵叛乱,勾结当时乌桓为祸幽州。公孙赞用这几千骑兵和当时的张春打了五六年,所以他简历了自己的战功。
[img]580099[/img]
公元188年,公孙赞和张春在辽东石门大战。张春输给了这场战斗,带领部队逃离了鲜卑。公孙赞努力追击。由于孤军深入犯兵家禁忌,他被鲜卑人丘利困在辽西,鲜卑部在围困200多天后撤军,因为他缺乏攻城装备。
公孙赞也在这场战争中再次取得了成功,领导了边境士兵和马匹。在边境时期,公孙赞也借此机会扩大了军队,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这支军队是世界著名的“白马义从”,乌桓、鲜卑等部门害怕公孙赞的声誉,非常害怕它。
然而,公孙赞是一个很好的战斗家,但他不知道如何协调,他和刘玉的关系恶化了。刘玉主张抚养吴桓,公孙赞主张消灭,两人之间的矛盾扩大,刘玉之死成为公孙赞败亡的信号。
除了公孙赞主宰东北,西北还有一个西凉锦马超。西北马家军在当时的西凉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他们守卫的防线从西北到东北绵延数千公里。
[img]580100[/img]
西北羌族是一支擅长骑兵的精锐部队,但对不起,他们遇到了西凉的“锦马超”。那个敢于与曹操竞争的人,面对这些外国人,就像切瓜切菜一样?
虽然羌族擅长骑兵,但遇到比他更强大的马超,只是按在地上摩擦,一旦人们出名,外国人害怕,更不用说入侵了,在外国胡人的眼中,他和他的军队是天将,提到他的名字害怕,怎么敢反抗?
即使东汉末年世界混乱,这些因素也没有外国入侵。虽然东汉王朝的实力迅速下降,但他们的军事实力仍然很强大。即使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军阀也仍然有能力把他们压在地上。
为什么三国乱世没有外族入侵中原? 其实道理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