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顾炎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很有名。它的作者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顾炎武出生于1613年7月15日,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他被后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被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儒家”。
顾炎武取得了这样的成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养母王氏。顾炎武原本是顾同应的儿子,顾氏是江东的一个家族。顾炎武出生仅三个月,就被继承给病逝的堂伯顾同吉,由顾同吉的妻子王氏抚养。
虽然王是寡妇,但事实上,她从未结过婚。16岁时,未婚夫顾同吉去世,王与顾同吉的精神位置结婚,成为顾同吉的妻子。在这种情况下,王一生中不会有孩子。幸运的是,她的家人继承了顾炎武为儿子。
[img]580060[/img]
年轻寡居的王是书香门第的闺秀,父亲是王。王很有知识,很有礼貌,很守妇道。她白天纺织,晚上读书,然后休息。她精心抚养和教育养子顾炎武,不仅教授顾炎武的文化知识,还教顾炎武以岳飞、文天祥、方孝茹忠诚。
封建社会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是寡妇。普通人家的女人可以再婚。像祥林嫂子一样,很难不想再婚。她丈夫的家人正在等着卖掉她换钱。像王这样的学术女孩,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即使她只订婚,没有结婚,也必须寡妇。当然,她从小接受的儒家教育并不觉得这很悲惨。如果她让她嫁给别人,她会觉得这很悲惨。
王守寡几十年,养育顾炎武,明朝对王很好,为她设立了贞节牌坊。贞节牌坊是封建社会女性最大的荣誉。想必王得到贞节牌坊后应该感动得流泪,感激明朝皇帝。
不幸的是,明朝的生命结束了。顺治两年(1645年),清兵入关,昆山失守,死者多达4万人。顾炎武的生母何的右臂被清兵砍断,他的两个弟弟被杀。这时,顾炎武的养母王不在昆山,逃过了这场灾难。可以合理地说,王的余生应该感到幸运,努力生存,但事实并非如此。
[img]580061[/img]
九天后,常熟陷落,王非常悲伤,绝食殉国。她临终告诉顾炎武,“虽然我只是一个女人,但我受到了国家的好意,我应该和国家一起死去。你不能成为外国的大臣,不能辜负世代的国家,不要忘记祖先的遗产,这样我就可以睡在地下很长一段时间。”
此时,王只有48岁,所以他自杀并死亡。顾炎武遵守了她的遗言,后半生致力于反清复明事业,后来清朝进入中原已成定局,明朝无法恢复,清朝接受了儒家思想,礼貌的下士,请顾炎武当官,但顾炎武拒绝接受,不仅完成了他的正义,而且遵守了养母的承诺。
如何评价王的一生?她未婚守寡,一辈子没有婚姻生活,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她的成就是贞节牌坊,把养子培养成忠君爱国的儒家。
名反清义士顾炎武,他的养母也绝食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