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五国伐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战国时期,在风云会的时代,各国的明君贤臣都尽了最大努力让国家富强起来,然后“覆盖世界”。众所周知,秦王政最终横扫了六合,也就是秦国完成了统一。秦国统一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时间问题,这源于秦国在“长平之战”中的胜利,因此“长平之战”成为战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之一。
为什么说“长平之战”只是战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之一?战国时期还有另一个转折点——“五国伐齐”。
那么,为什么“五国伐齐”的影响成为战国时期的两大转折点之一呢?
从当时的环境开始...
[img]575923[/img]
公元前386年,齐国发生了一起名为“田氏代齐”的政治事件。齐康公被罢免,齐相田和自立为君,成为齐国的统治者。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齐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东方大国。此时,魏惠王的军国主义正好损害了魏国作为世界霸主的国力。齐威王抓住机遇,在桂陵战役和马陵战役中重创魏国,一举摧毁了魏国的霸权。因此,魏国家族的主导地位结束了,世界进入了三强并立的局面。
由于自身条件的约束,楚国在早期阶段并没有参与前三名的竞争,而是积累了国力。因此,侵略性的“虎狼秦”开始与想要稳定主导地位的“海滨强齐”“对线”。
[img]575924[/img]
为了削弱对方的势力,两国先是争先控制韩魏,然后,两国矛盾升级,大打出手。公元前323年,正值盛年的秦惠文王为了打击齐国,不惜派遣将军通过韩魏,跨国远征齐国。结果,齐将匡章率领的齐军在桑丘遭到重创。秦惠文王从争霸的梦中醒来,自称西藩之臣,开始进一步深化秦国变法,增强秦国国力,齐国彻底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公元前312年,秦楚两国爆发大战,楚军两战败北,楚国精力充沛。为了压制秦国,齐国再次与楚国合作,控制韩魏,封锁秦国东出之路。
[img]575925[/img]
然而,随着秦昭襄王的到位,以秦宣太后为首的亲楚势力上台,秦楚两国重归于好,引起了齐国的不满。齐宣王立即派兵进攻楚国。楚怀王输了,以太子横质秦,向秦国求助。齐宣王不愿与秦作战,于是撤军。
不久,秦楚之间的关系因王子的失败而破裂。秦齐两大强国齐聚韩魏,组成联军从东西两线攻打楚国。楚军的主力军被摧毁,楚国几乎被摧毁。最后,他们不得不选择成为齐国的国家,称臣纳贡,向秦国割地,以换取四国退役。
公元前298年,齐、韩、魏组成联军,由著名将军匡章率领,大举攻打秦国,一度攻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昭襄王割地求和。随后,在苏秦的蛊惑下,军国主义、喜出望外的齐闵王先后攻打赵、韩等国,得罪了所有盟友。
[img]575926[/img]
公元前286年,齐闵王派兵摧毁了仅次于七雄的强国宋国,占领了被视为“天下膏满”的淮泗之地,引起了列国的不满。
此时,身负国家仇恨(详见“子之乱”)的赵燕王登高一呼,发起诸侯会盟。赵惠文王、秦赵襄王、魏昭王等人相继回应。燕、秦、赵、魏、韩联军气势汹汹地冲向齐国,历史上称之为“五国齐”或“乐毅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世界霸主,秦国成为了一个新的世界霸主,而赵国继承了山东六国的另一个“头衔”——最强大的国家,接管了齐国的负担,开始与秦国全面对抗。
事实上,随着齐国的衰落,先天不足的赵国不可能“全方位、无死角”对抗秦国。只要秦国君臣不“死”,统一势不可挡...
五国伐齐成为战国两大转折点之一 这场战斗的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