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后,为什么魏国皇帝封王,蜀国皇帝封公,吴国只封侯?以上问题将在下面逐一公布。
东汉末年,世界一片混乱。最后,魏、蜀、吴诸侯脱颖而出,但结果出乎当时很多人的意料,司马家族的晋朝笑了@ 有趣的是,这三个国家的最后一位国君都取得了好的结局。他们的头衔也很有趣。其中,魏国最后一位国君曹宏被授予陈留王,蜀国刘禅授予安乐公,吴国皇帝孙浩,只获得了一个职位。
[img]572904[/img]
根据魏晋时期的爵位制度,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候、亭候、关内侯是十个等级。显然,孙皓的地位是最低的。司马家这样封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好好解释一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个灭亡的蜀国。公元263年,司马氏尚未夺权,权臣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等人攻打蜀国。仅仅三个月后,魏军来到成都,刘禅开门投降。最后,刘禅搬到了魏都洛阳,被称为安乐公。
历史上,刘禅是唯一一个获得安乐公头衔的人。司马昭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他只是在警告另一个对手苏州。只要你能投降,你自然会在下半辈子享受财富和幸福。
为什么要给刘禅“公”的称号?从礼仪出发,这是司马昭能给刘禅最大的称号。毕竟司马昭这个时候只是高都公,封地700里,加九锡,假斧。他不可能给阿斗一个王的头衔。所以安乐公最合适。
[img]572905[/img]
让我们来谈谈曹宏。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曹魏和汉末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样的。265年,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了晋王,篡夺了曹魏的政权。然而,从表面上看,他仍然虚伪地强迫曹宏禅宗,就像曹丕强迫汉献帝禅宗一样。在汉献帝继承大统之前,他和曹宏的头衔完全一样,都是陈留王。
这是一个和平的政权交接,所以司马家族仍然需要做足够的礼仪来面对曹宏。265年11月,禅宗曹宏被命名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宫殿安排在叶城。
此外,曹壮还被允许使用天子的旗帜,准备五次副车,前往魏国正朔。郊区祭祀天地的礼乐制度模仿魏国早期的制度。这些都是汉献帝从未接受过的待遇。在中国古代千年历史上,曹壮的地位也是亡国之君中最好的。他于302年在陈留封国去世,享年58岁。此外,晋朝廷还保留了他皇帝的头衔和元皇帝的头衔。
[img]572906[/img]
至于吴的情况,比较特殊,但也可以理解,孙浩的水平比刘禅低,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孙吴曾经是一个“反水男孩”。221年,吴国主孙权主动向北方称臣,并被授予吴王称号,但后来又反叛了。这自然让晋朝感到不满。
至于第二点,是孙浩自己的资本。他也是古代著名的昏君。他不仅比刘禅更快乐,而且更残忍,导致吴国君臣离心离德。
刘禅投降时,成都仍有士兵可以守卫。蜀国的主力军仍在剑阁,从未失去活力。他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力量,东吴也在士兵们的反应中。在战争形势焦虑的情况下,阿斗主动下达了放弃抵抗的命令。
相比之下,孙浩投降是在晋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兵临石头城的情况下,无论孙浩是否愿意投降,吴国都注定要灭亡。从这个角度来说,孙浩投降书籍的含金量自然比刘禅差很多。归命侯意味着“顺应命运”,也有一些讽刺的味道。历史上只有两个归命侯,一个是孙浩,另一个是陈南的末代皇帝。所以三个不同的皇帝遇到的环境,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结局。
东汉末年,为什么只有魏国皇帝才能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