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朱元璋北伐成功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北伐确实很难,但也不是不可能成功。早在三国时期,吕蒙就指出:“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河冀,没有时间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自可克。然而,地形陆通,骁骑被雇佣,至尊今天得到徐州,他们将在后期为之奋斗。虽然他们被七八万人留着,但他们仍然担心。最好取羽毛,这取决于长江。”
这实际上是北方政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弱点,也就是说,他们通常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地方,国境线很长,到处都要分兵防守。因此,对抗南方政权的一线军队并不多。徐州离南方统治中心建康非常近。如果南方政权以徐州为突破口,就可以轻松聚集占绝对优势的一线兵力,徐州无险可守,可以一战克服。然而,苏州自己的实力有限,害怕不能保持,但让北伐军包饺子,一直采取更保守的政策巩固淮南(合肥、寿春多次失败)。
[img]570983[/img]
到了东晋,统治集团开始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并制定了以征服山东为深远目标的进一步规划(燕一直较弱)。刘裕北伐,军队真的很快通过了徐州(当时徐州已经被桓温之前的北伐占领),冲向山东,首先消灭了最弱的南燕。随后,刘裕兵多路席卷中原,先后攻克洛阳、长安,后秦灭亡。在这个时候,刘裕已经取得了除河北以外的整个世界,如果不是刘穆之病死,北伐可能已经成功。
[img]570984[/img]
明太祖制定的北伐计划是:
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河南旋师,断其翅膀;拔潼关守之。根据它的户槛和世界情况,进入我掌握,然后进入元都,就会孤独,不战而可克。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九原、关陇可席卷而下。
[img]570985[/img]
这很可能是从刘裕北伐的成功经验中吸取的。只有一个修改,那就是不浪费兵力攻打长安,只赢得潼关,用少量兵力守关就能牵制西北元军,这样从那以后就可以集中精力直接拿大部分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妙棋,打破了历代兵家“关中者得天下”的思维定势。
[img]570986[/img]
从徐、青的北伐路线可以看出,有几个明显的好处。一是大海帮助掩护侧翼,因此攻击山东军队被多路攻击的风险要低得多。攻下徐、青后,反而对中原形成了东南两路包夹的势头。此外,北方政权一般不会在山东部署大量军队,容易攻击。赢了之后,地形很多,但也很容易巩固。即使北伐军被敌人打破后路,也可以依靠山东来保险。更重要的是,山东一旦成功,就能大大丰富自己的实力,形成雪球效应,极大地扭转敌我力量的对比。
[img]570987[/img]
@ 朱元璋闪击山东的计划在四个月内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俘获了3.2万多名士兵、1.6万匹马、59.7万块石头、5.37万块盐和8.07万块丝绸。然而,他们自己几乎没有损失,扭亏为盈。从那以后,明军一路顺风。除了攻打山西时遇到元军的顽抗,其他战役都很顺利,几乎势如破竹。元顺皇帝攻打大部分时也弃城逃跑,所以他赢得了历史上唯一一次北伐的完全胜利。事实上,北方政权并没有南方那么危险。只要形成势头,就有可能形成这样一边倒的局面。
历史上几乎没有北伐成功的案例 朱元璋北伐是如何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