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汉武帝的推恩令,
[img]571769[/img]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阳谋,即孙膑围魏救赵、晏子二桃杀三士、汉武帝的推恩令。最深远的影响是推恩令。它不仅一举除去了西汉几十位诸侯,直接改变了汉朝的内部权力结构,也为汉武帝入侵北方匈奴奠定了基础。中国历史悠久,5000年。
时间跨度给了我们无数的历史故事。 由于各种智慧的无休止的对抗,我们不得不为祖先的智慧而叹息。有两种阴谋:阴谋和阴谋。什么是阴谋,什么是阴谋?有些人认为阴谋告诉你该做什么。阴谋是隐藏的,秘密的阴谋反对你。是这样吗? 不!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关键在于“阴谋”,而不是“阴阳”。
[img]571770[/img]
阴谋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形势,而阴谋在于欺骗。 既然推恩令如此强大,为什么未来的朝代不使用它呢?纵观历史书,我们可以看到,在汉代以后的朝代,大多数藩镇或藩王经常做事。盛唐时期,唐朝死于节度使,明朝建文皇帝因伐藩国而被杀。既然这些朝代必须削减他们的附庸,为什么他们不选择使用有效的推恩令呢?
汉武帝命令王子和王子将他们的领土分配给他们的孩子,以巩固中央集权。 随着藩国越来越小,汉武帝趁机削弱了诸侯的权力。具体方法是将诸侯分为几个州,让诸侯的后代依次分享土地,直到土地耗尽;如果土地辽阔,但后代很少,他们将被称为“建国”,并在后代出生后被淘汰。
[img]571771[/img]
本来实行的是县制,推恩令制度是在县制的基础上完善的。在前诸侯管辖的地区,只有长子继承,次子和三子共同继承。汉初实行郡县制时,一些诸侯国为巩固统治而被囚禁。 诸侯有大能。 王国政权的发展严重威胁着中央朝廷的统治。 汉景帝平定了七国的叛乱,加强了对王国的控制。诸侯可任命或罢免官员,征税,制造硬币,拥有军事权力。
[img]571772[/img]
鉴于皇权无法消灭,汉景帝接受了御史家左措的建议,夺取了王国的一些封地。 七国联合叛乱,如吴、楚等。 景帝派周亚夫率领军队东征,平息叛乱。此后,汉景帝规定诸侯只能在中国征税,其他权力属于中央朝廷。 汉武帝继承王位后,他发布了“推恩令”,将许多王子与王国分开,后来剥离了大量侯爵位。
[img]571773[/img]
解除了王国对中央朝廷的威胁。《提恩令》由汉武帝执行,他听取了父亲的建议。汉武帝规定,诸侯除了把王位传给长子外,还可以推恩令,将王国分配给其他子女,建立许多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侯国,由皇帝制定。这样,诸侯的影响就大大削弱了,诸侯自然会感激皇帝。汉武帝的推恩令非常严格。
[img]571774[/img]
所以在消灭藩王和诸侯方面,没有什么制度可以与后续的推恩令相比。那为什么后代王朝不愿意使用推恩令呢?一般来说,根本原因是推恩令的实施条件过于严格。许多人认为,推恩令的操作相当简单,无非是皇帝颁布了一项旨意,要求各地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配给儿子。众所周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诸侯王不同意,皇帝的推恩令还能实施吗?
[img]571775[/img]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当它不能实施时,皇帝将陷入两难境地。更重要的是,皇帝强行实施,这将导致诸侯的反叛。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削减就是最好的例子。不仅藩王没有被消灭,而且王位也丢失了。西汉诸侯王是一个国家的国王。虽然他们只是藩国,但国内的行政制度和制度结构是直接模仿中心建设的。如果诸子真的分开了。
整个藩国的内部结构不是被打乱了吗?仅从这个角度来看,推恩令的实施条件是非常困难的。最重要的是,被“推恩”的诸侯王不是傻瓜。难道他们看不出这是汉朝中心借此机会分散和瓦解他们的力量吗?因此,推恩令要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汉武帝能够成功实施推恩令。
[img]571776[/img]
只能说明当时汉武帝的情况是不正常的。如果是正常的朝廷秩序,诸侯王肯定不会允许推恩令的实施。当地诸侯王反对汉朝中心,引发战争,始于汉朝高祖刘邦时期。刘邦打败项羽平定世界后,为了暂时稳定局面,不得不在汉朝封了大量不同姓氏的诸侯王。
在刘邦看来,刘姓的后代都是一个家庭,应该能够和平相处。事实证明,刘邦非常天真。刘邦死后,汉朝中心和当地王子越来越不喜欢对方。光汉文帝时,淮南王刘昌和济北王刘兴居两位王子叛乱,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震动了世界。推恩令的前提是像汉景帝平息吴楚七国之乱一样。
强烈消灭当地诸侯王或藩镇的主要力量。最后,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中枢固有的权威同时向地方分离势力施加压力,迫使其接受“推恩”。仅从这种情况来看,对后世王朝是不可能的。如果后世王朝对各地藩镇有压倒性的实力,根本不需要削藩。以宋太祖赵匡胤为例,宋朝初建时,许多军阀拒绝接受赵匡胤。但此时赵匡胤有压倒性的实力,根本没有考虑削不削藩,直接给对方定了叛乱罪,悍然消灭。
汉武帝的推恩令效果如此强大 为什么后世皇帝没有人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