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50步笑百步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战国时期,孟子与梁惠王魏旭进行了著名的对话。
梁惠王,又称魏惠王,是魏国的第三代国君。魏继位时,魏经过魏文侯和魏武侯两代君主的精心管理,正进入鼎盛时期,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位霸主。魏将都城从安邑迁都,因此被称为梁惠王。梁惠王在位期间,重用名将庞涓,大大增强了魏国的实力。
[img]569180[/img]
然而,庞娟陷害了她的同学孙斌。梁惠王不知道利益,置之不理。孙斌假装疯狂,从魏逃到齐,成为一名将军。孙斌立即率领齐军两次击败庞娟率领的魏军,魏国走下坡路。后来,魏国陆续受到秦楚的打击,再也没有机会东山再起。
梁惠王与孟子交谈时,正是国家治理顺利的时候。他不禁沾沾自喜,自吹自擂。他认为自己是如此的努力和努力,但人民没有增加任何东西。孟子是什么样的人?他最不喜欢傲慢的国王。在他看来,“人民是最重要的,国家是第二位的,国王是最轻的”,国王的地位是最低的。因此,给他泼冷水是不可避免的。
[img]569181[/img]
孟子说了一句话:“王好战,请以战喻。填满鼓,兵刃既接,弃甲牵兵而走。或者100步后停,或者50步后停。五十步笑百步,怎么样?孟子知道梁惠王喜欢打仗,就以打仗为比喻。举个例子,打仗时,一方丢盔弃甲逃跑,有的人逃50步,有的人逃100步。嘲笑别人逃跑50步100步是怎么回事?
梁惠王不知道是计划,说:“50步怎么能嘲笑100步?每个人都在逃跑,一样。”
[img]569182[/img]
因此,孟子告诉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该比邻国的人多,而应该采取实质性的好政策,让人们休息,以实现世界回归的目标。
从那以后,一句成语“五十步笑百步”诞生了。事实上,如果这是真的,那些在春秋战争中逃跑50步的人真的有资格嘲笑那些逃跑100步的人。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谈谈春秋时期的战争。
众所周知,所谓春秋,就是东周的前半部分。春秋时期有100多个诸侯国,几乎都是东周封的。国王要么是周天子的家人,要么是亲戚。因此,诸侯国之间存在着“打断骨头和肌腱”的亲属关系。当诸侯国之间不得不发生战争时,他们不会“敌人见面时特别嫉妒”,而是礼貌和仪式。
[img]569183[/img]
在战争之前,一方应将战表送到另一方,并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战争。在战表中,我想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要和你战斗,你有多卑鄙,我有多正义,这是著名的老师。当然,战表中的文字肯定不会那么粗鲁,而是引用经典,谦虚和尊重。受挑战的一方应设宴招待受挑战的一方。在宴会上演奏音乐,送战表的使者应该感谢。
到了约定的时间,双方来到约定的地点见面。由于时间和地点已经约定,后来著名将军经常使用伏击、偷袭、东击西、围卫救赵等战术,都没有用处。为了避免影响人们的农业,战场通常选择两国之间的边境和荒芜的地方。因此,战场也被称为“领土”。
[img]569184[/img]
在战争之前,双方应该排队和阵型,然后他们就可以开始战争了。根据战场礼仪,如果一方没有排队,另一方就不能带头进攻。
在洪水之战中,宋襄公亲自率领军队与楚军作战。楚军渡河时,宋襄公哥哥目夷劝他趁机进攻楚军,宋襄公拒绝了。楚军过河,正在排队,目夷还建议宋襄公发号施令开始进攻,但宋襄公还是没有这样做。楚军排好阵型后,宋军才与之作战。由于楚军兵力优势,士气旺盛,地理条件有利,宋军大败,宋襄公在战斗中受伤,第二年因伤而死。
宋襄公在这里很好地遵守了战场礼仪,却被后来人嘲笑了2000多年。难怪有人说“人心不古”...
[img]569185[/img]
既然是战争,总有一方会输。春秋时期,一方输了,另一方一般不追。如果你真的想追,不会超过50步。这样,逃跑50步的士兵仍然在战场上,而不是撤离战场。只有跑50多步,甚至跑100步,才是安全的。
@ 逃跑50步的人真的有资格嘲笑逃跑100步的人。
【参考资料:《孟子梁惠王》等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五十步的人真的有资格嘲笑百步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