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禹锡选自《全唐文》卷608集。全文如下:
山不高,有仙则名。水不深,有龙则灵。这是一个糟糕的房间,但我有德心。苔藓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有说有笑,没有白丁。你可以调整钢琴,阅读金经。没有丝竹的混乱,没有案件的劳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为什么不呢?
秦制历阳,刘禹锡笔下的“陋室”所在地,古称和州,今称和县,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
[img]569822[/img]
唐顺宗永贞年间,时任户部侍郎的王叔文及其搭档王皮与时任“刘柳”的刘禹锡(时任监察御史)、刘宗元(时任礼部外郎)等八人合作。在刚刚继位的唐顺宗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对政治发生了变化,即针对宦官和藩镇分离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即历史上称之为“永贞创新”。然而,可悲的是,历史上几乎没有举凡力改革变法者的好结局。“永贞创新”不到150天,终于因唐顺宗逊位而死亡。到目前为止,王叔文被赐死,王皮也在被贬后染病身亡,刘禹锡、刘宗元等八人也被贬为偏远地区的司马,成为“逐臣”。这就是历史上广为人知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刘禹锡几经辗转反侧,在许多地方担任刺史等官职,再也没有昔日的辉煌。如前所述,直到唐穆宗长庆四年,刘禹锡出任和州刺史,世界上就有这样一个简陋的房间,以及随之而来的千古绝唱《简陋的房间铭》。
据史料记载,刘禹锡笔下的陋室位于安徽省和县城东部的半边街,朝北朝南。当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第二次被贬为领导和州刺史时,当地官绅试图为刘禹锡建造豪华官邸,但他拒绝了,并写了一首诗作为警告:“比房子更孤独,多年来水旱并存。遐想已经过去了,下令必先庚。“后来,只在官署后的苗圃山脚下建了一个简陋的房间,自谦为“简陋的房间”,用于日常生活、讨论甚至写作。
因为有“陋室”,然后出现了千古绝唱《陋室铭》的文字,存世后不久,也就是唐文宗宝历年,著名书法家刘公权因情制造书籍并勒石成碑。后来因为战争而倒塌,陋室及其碑文消失了。明正德十年(1515),时任知州黄公标扩建陋室,补书《陋室铭》碑文,并在园内建了许多小亭子,如“半月池”、“舞鹤轩”、“迎熏亭”、“万花谷”等,蔚为大观。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遗存下来的是清乾隆时期知州宋思仁重建的三栋九间房。然后到民国六年,也就是1917年,和州知事金梓材重建了一个简陋的房间,岭南金保福在东侧建了一个亭子,补书《简陋的房间铭文》的碑文虽然断了,但依然存在。此外,据说刘禹锡在和州任内,不仅写了千古名篇《陋室铭》,还留下了《历阳书事七十四韵》的长篇韵文。
[img]569823[/img]
面对诗画不良的房间,刘禹锡写了《不良的房间铭》,为后人留下了清新、活泼、简单、非凡、深刻的意境。对于这篇简短的散文,后人一致认为,这篇文章是作者借用事物来表达他的高尚感受,从而表达他不追求名利,坚持节操,不追求文达和贫穷的生活情调。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陋室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