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在彭泽县令的任命中封印了辞职官员,“不为五斗米低头”。他的辞职行为一直被认为是高尚而有骨气的。但如果五斗米是一份微薄的官方工资,陶渊明会不会考虑到内心的低工资?
[img]568191[/img]
那么,五斗米的官方工资是多还是少?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古代官员的薪酬制度开始。
所谓工资,就是现在的月薪,是给官员的米。古代官员工资制度的形式因朝代而异。
[img]568192[/img]
晋朝时期,他的工资制度是“半钱半谷”,即钱和米各一半。陶渊明时任县长,其“岗位工资”标准为“月薪2500元,米十五斛”。一个大蒜是十桶。这样,日薪只有五桶米和83元。这83美元等于五桶米。然而,当时的战斗比现在的战斗小得多。一桶大米约3.2公斤,五桶大米约16公斤。
县长的日薪是16市斤米。加上83元。有米吃,有钱花,足够养家糊口,“旱涝保收”,无后顾之忧。当时这样的工资是优厚的,不是微薄的官方工资。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到底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