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000年左右,人类第一次种植小麦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祥地,起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被称为“肥沃的新月地带”。起初,小麦是用石头碾碎的,然后煮得像粥一样。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小麦开始磨成粉末,加水和均匀,然后在热石头上烤成硬蛋糕。
[img]569017[/img]
这种面包也被称为“无酵面包”的起源。据历史学家介绍,面包最初来自古埃及。虽然没有留下明确的历史记录,但2018年中央电视台对埃及法老墓地留下的壁画和新闻说:“约旦黑沙漠考古学家无意中在锅炉里发现了它。”这是迄今为止发现面包的最早来源。
虽然面包已经可以做了,但面包并不受欢迎,而是只有上层贵族和富人才能享受的食物。平民必须拿小麦,在磨坊主那里磨成面粉。当时,烤箱是石头做的。一般来说,一个村庄和一个城镇共用一个,烤面包需要很多柴火。许多家庭一起进入烤箱,由专门的面包师烘焙。即便如此,面包对平民来说也是一种奢侈的食物。
中世纪的欧洲人通常吃粗糙的黑面包,白面包只出现在教堂仪式上。烤箱只在修道院里。后来,贵族和富人也有自己的烤箱来制作白面包,所以白面包已经成为地位的象征。地位越高,面包就越白。穷人只能吃黑面包,里面有麦糠、锯末,甚至沙子和石头。在古代欧洲,贫富差距也可以从牙齿磨损的程度来区分。
但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人不可或缺的主食呢?这必须从历史交流中进行分析。那些对历史有大致了解的人应该有一个印象。虽然古埃及属于东方文明,但它在早期经常与古希腊交流。当时,面包生产方法和小麦种植技术一起流入希腊,希腊人偶然发现新鲜啤酒酵母可以发酵面包。
当时,教会掌握了国家政权。他们整顿面包业,组织面包师进行严格培训,加强面包质量管理。因此,希腊的面包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面包流传到欧洲历史的另一个鼎盛时期,“古罗马帝国时代”。在“罗马帝国时代”,面包是不可或缺的。国家还鼓励实施面包的发展,不仅向平民分发福利面包,还发明了圆顶厚壁长柄木勺,促进面包进入炉子,开发了马驴推水推磨和最早的面粉搅拌机;还建立了专门的专业培训机构。
这一时期的面包生产具有工艺化、规模化的特点。随着中世纪东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海上贸易的加强和基督教的广泛传播,面包技术在西欧逐渐推向。
在中世纪,欧洲基本上经常发生战争,定居比中国人晚得多,习惯于吃便携式食物。面包烤硬,不仅能抵抗饥饿,而且储存时间长,体型轻,行军过程和长途迁徙方便携带。
在中世纪,由于烘焙面包的麻烦,它们通常是批量制作的。当它们长时间变硬时,人们会把它切成碎片,然后用作盘子。它也可以用作抹布、洗碗和擦桌子。这与我们北方人用剩下的馒头擦干碗里剩下的油汁的原理相似。最后,把它扔给家里的家禽是不会浪费的。
此时,面包在欧洲人心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随着17世纪酵母的发现和18世纪工业革命的发展,蒸汽机和电的产生使面包能够实现自动一体化生产。经过不断的生物技术创新,小麦产量也开始显著增加,它不仅有效地减少了面包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工作,而且使小麦的产量能够满足人口的需求,使面包进入公共生活成为可能。
也许很多人会质疑,为什么面包在中国不受欢迎,而是馒头在中国种植得很早?
[img]569018[/img]
事实上,这很大一部分是由地理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小麦属于日照作物,光照时间会影响小麦的产量。中国只有北方地区种植小麦。然而,中国小麦中蛋白质含量低,磨成面粉只是中筋或低筋面粉,面包只能由高筋面粉制成。
欧洲大陆的温带、海洋气候、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光线无疑是小麦的滋养温床。小麦中蛋白质含量高的粉末基本上是适合面包的高筋粉末,烘焙差异也是如此。如果蒸,一般温度达到100℃,可以保留一定的水分,属于即时食品,但面包需要达到200℃左右。基本上,干水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同样是小麦粉做的,为什么面包在中国没有普及而被做成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