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三年(27年),盘踞在天水(今甘肃省通渭县)的军阀,不知道是该投靠洛阳登基的刘秀,还是该依附于成都称帝的公孙,于是派马援为使者近距离观察谁更有帝王气象。
马援先去了成都。他和公孙告诉他们,他们不仅是同乡,还是光着屁股长大的好朋友。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想象中,即使他们见面后不“牵手看眼泪”,他们也会非常亲密。但事实上,等待他的是另一个场景。
公孙述身穿耀眼的龙袍,坐在金銮殿上,两旁武士林立,戒备森严。礼宾官引导马援晋见,并按照规定的宫廷礼仪参观。他没说几句话就送他去酒店休息,给他做了布制的平民服装和帽子。随后,公孙述准备召集文武官员和他的老朋友到皇家祖庙。等到大家都准备好了,公孙述的御驾才从皇宫出发。在盛大的皇家卫队之前,天子绣着鸾鸟的旗帜和一群驱逐恶魔的骑士作为前导。全城戒严,人民被驱逐。公孙述在御车上,不断向左右屈身恭迎的官员点头,随后开始的宴会上,文武百官的阵容也十分盛大。
跟随马援出使的随从从未见过如此大的排场,脸上充满了羡慕。公孙对老同学还是很有意思的,马上要封马援为侯爵和大司马。马援的随从们都很高兴,期待着留下来。马援笑着说,他还有自己的使命。做官后再说。
[img]565917[/img]
马援的第二站是洛阳。刘秀的实力远高于公孙的故事。他不知道皇帝会做什么把戏。到达洛阳后,一位宦官等了很长时间才引导他入宫。他既看不到强大的武士,也看不到助理部队的大臣。刘秀甚至没有穿标准的工作服——龙袍。他只用布包头,在宣德殿走廊里微笑着迎接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马援说:“我从小就和公孙述交朋友,但当我到达成都时,公孙述坐在金銮殿上,命令武士戒备森严,然后传唤我进去。现在我远道而来,陛下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竟如此随意地遇见我?刘秀笑着说:“你不是刺客,只是说客。两人相顾大笑。刘秀接着说:“先生在两位皇帝之间漫游,让我感到羞愧。马援拜谢道:“这并不奇怪,今天的世界,不仅主上选臣子,臣子也选臣子。”
刘秀深受赞誉,也非常欣赏马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马援在洛阳呆了很长时间。刘秀见过他几十次。每次谈话都很轻松,什么都谈。有时他会从早到晚说话。
[img]565918[/img]
第二年,马援回到天水,肖伟问他的感受。马援回答说:“现在世界一片混乱,胜负未定。公孙不知道如何吸引世界上的人才。虽然排场大,但器识小。我觉得他只是井底之蛙,什么都不会做。刘秀不拘小节,对人诚实,从不高高在上耍皇帝的威严。我觉得他心胸开阔,器识宏大,前世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九年后,公孙述兵败身亡,刘秀却复兴了汉朝,历史上被称为“光武中兴”。
当一个人需要外在的排场来支撑自己的脸和威严时,排场越大,他的体积就越小,知识就越短;越谦虚,背后往往是宏伟的体积。宋代学者刘志说:“学者应该把知识放在第一位。”一个人的程度和知识决定了他成就的大小,甚至是他职业生涯的成败。
马援和公孙说自幼交好,为什么要投奔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