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挂帅,出兵伐楚,楚国大将狄考被齐军俘虏。按照惯例,俘虏敌方主将斩首向国君报功。行刑时,狄考面无畏地向管仲请求:“我为国捐躯,无怨无悔地死去。我只能感叹家里有90岁的母亲没有人照顾我。我恳求国家让我回去,安排好母亲的后事,然后回来领刑。狄考说罢泪如雨。管仲也是一位著名的孝子。听了之后,他感到怜悯。他为狄考松开绳子,赏了一匹快马,让他回家探母。谋士们说:“人们在生存时会说出这个原因,国相怎么能轻易相信呢?狄考永远不会回来!管仲道:“如果他说的是真的,杀了他就等于杀了他的老娘,违背孝道是很自然的。”
[img]565546[/img]
齐军继续前进。两天后,他来到一个村庄。村里的人已经跑掉了。只有一个年轻人仍然守护着一群牛羊,士兵们带他去见管仲。管仲问:“你为什么不逃跑?”年轻人回答说:“我答应照顾我的朋友们的牛羊。我怎么能逃跑呢!”管仲问:“你不怕在混乱中死去吗?”年轻人回答说:“即使我死了,我也不会做不诚实的事。”
[img]565547[/img]
这时,一位士兵报告说:迪考回来了!关仲和他的将军们都非常惊讶。关仲问道:“你知道你要被斩首了。你为什么还回来?”迪考说:“我应该承担的永远不会失去信任。我们楚国的国王、文臣、将军和普通人都是如此。诚实守信是我们建立国家的基础!”
听了之后,关仲感慨道:“我们是无义之师,攻入了有义之邦!”然后他传令停止攻击,全线退役,楚国避免了战争灾难。
狄考终于离开了刑场,为什么又主动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