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中,王敦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那么你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给你解释一下。
西晋最后一位皇帝晋民帝刚去世,文武百官便请司马瑞登基。
按照程序,第一次被推为皇帝是不能同意的。一般要谦虚三次。这是一个固定的例行公事,没有人会认真对待。然而,周松称赞司马瑞谦是对的。当国家动荡时,他应该首先恢复他的家乡。现在称帝太不负责任了。这显然是指桑骂槐。司马瑞勃然大怒,将他贬出首都。
[img]564968[/img]
周松很沮丧。他的朋友张毅带他去戴淼家做客,打算帮他缓解抑郁症。出乎意料的是,经过高谈阔论,周松的嘴再也停不下来了。他一个接一个地评论朝臣,他的话非常刻薄。张毅和戴淼都知道周松的问题。他们笑了,但他们开始嘲笑戴淼。
戴淼笑不下去了。聚会一结束,他就把诉讼打给了司马瑞。新旧账一起算,周嵩被监禁。有人请他处死。他被指控攻击他的老板。因为周嵩的哥哥周凯是朝廷的重要大臣,司马瑞为了维持稳定,把他放了下来。
然而,周嵩的行为可以说是“表里如一”,他不仅对同事苛刻,对哥哥也苛刻。
[img]564969[/img]
周凯在尚书省值班,晚上突然生病,情况非常危急。同事刁协一边命人叫太医,一边实施急救,折腾到天亮周凯才脱离危险。周嵩得知后匆匆赶来,非常恶心地挥挥手,将刁协赶走。事实证明,刁协一直热衷于仕途,严厉打击竞争对手,让包括周嵩在内的众多名人不屑一顾。但是这个当口是时候计较了吗?而且他看到哥哥后也没有问病情,只是冷冷地说:“你也是个有名的人,怎么能和小人交往呢?说罢甩手而去。
但这样刻薄的人在国家大义面前却毫不含糊。
东晋建立的英雄之一是王导。正是他带领家人积极奔跑,司马瑞才能在南方站稳脚跟。因此,有了“王马共天下”的格局。然而,在外部形势稳定后,司马瑞逐渐疏远了王导。朝臣们自然看到了这一变化。每个人都开始故意与王导保持距离,以免着火烧身。
这时,周松站了起来,对司马瑞说:“王导对晋朝有再造之功,但你不信任他。将来谁敢忠诚?将来会有灾难。”出乎意料的是,王导没有造反,但他的表弟王敦反对朝廷刀兵。结果,周凯死于动乱。
王敦觉得自己太鲁莽了,虚伪地去周家慰问。面对刀兵,周家沉默不语。只有周松站出来愤怒地问:“我哥哥为世界请命,被世界杀害。你吊唁是什么意思?”考虑到舆论的影响,王敦不仅没有责怪周松,还提拔了他的官员。但周松自然能看穿这个把戏,批评王敦。
王敦不是一个手无寸铁的文官。不久,他找到了诬陷周嵩并杀死他的理由。临刑前,周嵩平静地背诵佛经。对他来说,这是最悲惨和最好的结局。
历史上对西晋毒舌官员周嵩的评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