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代劳动人民来说,也许不是休假总之,但古代官员仍然可以享受这些福利。中国有2000年的封建历史,有几十个王朝,大大小小,不同王朝之间的休假制度也不同。
秦汉王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都有开创性的建设。当然,休假制度也是一种制度文化。那么,秦汉官员是如何休假的呢?
汉代官员俑官员在秦制度上发展完善,五天休一次假更加人性化
[img]565347[/img]
秦朝没有所谓的休假制度,当时政府公务员比较辛苦,一年四季都要转。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根本不能休息。秦朝的官员如果家里有事可以向老板请假,这种形式叫告归。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当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这一段的意思是,刘邦在秦朝治下担任泗水亭长时,经常在农忙季节请假回家忙农活。
农忙是告归的原因之一,其他事情,比如婚丧嫁娶,官员都可以申请告归。
刘邦影视形象汉高祖
汉代完成了中国古代休假制度的形成,《汉律》明确规定:五日一休沐。休沐的初衷是洗澡。在古代,男人和女人都会留头发,头发的长度通常可以达到几英尺长。这么长的头发自然很难保养,而且通常需要很多时间来清洁一次。
因此,为了体现对官员的关心,政府明确规定,每五天给官员放一次假,让他们回家照顾个人卫生。
《资治通鉴·汉纪》记载:汉制,中朝官五日一下子舍休沐,三署诸郎也是。中朝官是指内朝官,是汉武帝以来设立的一个智囊团,用于协助皇帝的决策。它对应于以宰相为首的外朝官。两者不是一个系统。
[img]565348[/img]
三署郎是指五官、左署郎、右署郎,都是九卿光禄勋的下级官员。中朝官员和三署郎五日休木,其他部门的休木制度不同。例如,一些需要在宫城长期值班的中朝官员是十日一休沐。
如果中朝官是这样,外朝官呢?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官按制度是五日一听事,也就是说,每五天参加一次朝会。
古代的朝会不是每天都进行的。以朝会的繁琐程度,如果每天都进行,皇帝和官员都会神经衰弱。因此,在汉代,朝会每五天举行一次。
在他们不上法庭的时候,他们不会要求官员每天每时每刻都呆在衙门里。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事务,安排自己的工作,随时做自己的私事。
高级官员也享受休闲制度。关于地方官员的休假制度,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五天休假,工作期间必须全天待在官方部署;二是打卡上下班,下班回家,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休假。
这种休假方式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地方官员经常离家几百英里甚至几千英里。比如汉代任命河西五县的官员,都是从大陆调来的。
官员长途跋涉去上班。如果官员还好,他们可以有一个独立的官舍,让家人陪他们。他们的妻子可以居官寺舍。但如果是官员,只有集体宿舍,家庭成员不能随行。
[img]565349[/img]
就这样,基层官员都是夫妻分居,家里也照顾不了。曾云曾云的《盘中诗》:官人妇,会夫稀...有一天,还没有期。
由此可见,汉代地方官员一旦工作,山高水远,根本无法照顾家庭,因此有必要定期回家。
但是,如果按照五日一休的制度,在当地工作的官员也可以每五天回家一次,远离边境的官员会感到不舒服,一天还不够他准备回家。
因此,汉代的休牧制度实际上相对灵活。官员可以选择平时不休假,然后节省这些假期,然后休长假。秦汉官员请假,根据信用评估、假期、年假和事假,最长三年
除休沐外,汉代官员还享有其他一些节假福利,主要是节假日、长假和丧假。
汉代,中国传统节日不多,或与现在不同。人们主要庆祝夏至、冬至、伏日、腊日、元旦、上思等节日。
至于为什么汉代特别重视夏至和冬至,这与古人的文化观念有关。古人认为冬至阳气动,夏至阴气开始,所以这几天不听事,还有五天的假期。
所谓伏日它指的是三伏祭祀的那一天。古人认为这一天万鬼行,所以不适合出门,整天呆在家里。
腊日是一年的年底,这一天国家会举行大祭,全国各地都可以摆酒设宴,纵情欢庆,所以不用办公。
[img]565350[/img]
这里提到的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提到的元旦。我们今天的元旦是在辛亥革命后为了符合国际标准而采用的,这是以1月1日为元旦。
汉朝以前,夏历以一月为正月,殷历以十二月为正月,周历为十一月,秦朝规定每年十月为年初,十月初一为元旦。
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将其改为正月为岁首,每年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此后,汉朝还将庆祝元旦,并在这一天为官员们放假。
上思节是古代的祓禊日子是在水边举行一定的祭祀仪式,消灾祈福,一般在3月初举行。这一天,官员和人民可以去休闲活动而不用上班。
除节假日外,汉代官员还可以有长假,这就是所谓的告。所谓告就是请假,这个制度其实是秦朝的告归继承制度。
也就是说,这个假期不是国家法定的假期,而是官员只有申请才能享受。起诉分为赐告与予告两种,所谓的礼告是指得去官家居,而予告是指居官不视事。
被告是一种优待,能享受被告的官员必须是那些有功劳的官员,或者在连续三次的官员考核中被评为优等的官员。
被起诉的官员保留官职,然后可以回家休假,但也有时间限制,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根据官阶,皇帝的近臣可以享受60天的告别假期,剩下的只有40天。离家2000多英里的官员可以享受80天的假期,两年只有一次。
[img]565351[/img]
同样,主要原因是官员只有在生病时才能享受,通常是三个月。在此期间,官员将不再担任职务。如果告知超过三个月,必须得到皇帝的许可。东汉时期的牟林被光武帝起诉一年,最后死在家里。
享受被告的官员如果超期休假,很有可能会被罢免。@ 如果官员的官员做事不尽心,或者犯了什么错误,他的长官可以让他长休告,也就是说,无限期休假基本上是免职的。
除了假期,还有丧假。在中国古代,朝廷非常重视孝道。如果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通常必须丁忧,父亲去世被称为丁父忧,母亲去世被称为丁母忧,而且一旦丁忧就是三年。
这一规定通常是强制性的。如果朝廷非常重视官员,不希望他长期离职,皇帝会请他留任,这叫做夺情。
明朝的张居不愿意在父亲去世后离开。他主动计划自杀。结果,他被政敌抓住,成为他的罪名之一。由此可见,古代对这一制度的重视。
中国汉朝如何评估官员的休假时间?制度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