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原总是被游牧民族欺负?以下是详细的文章介绍。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农业为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生活在适合耕作的土地上。与到处移民的游牧民族不同,农业民族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这更有利于文化的繁殖和发展。因此,农业民族在文明层面上一般远远领先于游牧民族。然而,文明中更先进的前者总是被后者所欺负。
以中国古代为例,礼仪制度更先进的汉代经常受到匈奴的入侵,甚至高祖刘邦也被白马包围。从那以后,汉朝不得不经常用和亲来维护和平。纵观国外,西罗马帝国与古希腊一脉相承,明显更文明,却被蛮族哥特人加速灭亡。@ 农耕民族似乎总是被游牧民族欺负,而中国古代中原则屡遭侵略。所以,造成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其实最根本的就是这三点:
[img]563985[/img]
@ 不同的军事制度。在人们的印象中,游牧民族的老本行之一是牧羊牧马。他们的军队大多是机动性和灵活性突出的骑兵,而缺乏养马条件的农业政权主要是步兵和战车。与只能依靠双足行军、出征时需要携带大量粮草、后勤部队的中原军队相比,游牧民族只需携带备用马就足够了。他们的食物可以是沿途掠夺的战利品、马奶甚至马肉,所以行军负担要容易得多。
由于这种差距,古代战场上的情况通常是,一旦游牧民族骑兵靠近后方,他们可以迅速撕开嘴,在农业部队中肆意杀戮,而笨重的步兵只能挥舞长戈进行被动防御,被手持锋利弯刀的敌人“收获”。汉武帝时期,“马政”得到了大量繁荣,大量驯养了好马。在大量战马的帮助下,汉军曾对匈奴占据巨大优势。可以看出,军事制度的影响确实很大。
第二个原因是政治制度的差异。秦汉以来,中国不再是奴隶制社会。虽然这是进步的表现,但如果我们看看当时仍然实行奴隶制的匈奴人,我们会发现短期内保持奴隶制的游牧民族将更具战斗力。与汉代年轻人平日参加农业活动不同,国家需要时被征兵。匈奴人通过服役大量奴隶来维持游牧经济,这样每个匈奴人都可以从出生起就学会骑马和射击,他们的战斗力自然会很强。
[img]563986[/img]
此外,中原政权一般采用中央集权制度,牢牢限制地方兵权,而国家最精锐的部队被安置在皇帝宫外,负责禁卫。与此同时,封建君主建立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权力体系,使政权的运作变得繁琐而笨重。相比之下,游牧政权的统治更加宽松。他们通常在领导的领导下采取各种行动,简单高效。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游牧政权计划攻击农业政权时,他们只需要在诸王的领导下直接去目的地掠夺。得知消息后,中原政权不得不调兵遣将,选择将军往往不是看谁更有实力,而是看他的资历和背景。比如东汉时期破北匈奴,“燕然勒功”的将军窦宪,其实只有姐姐是皇后才能得到指挥官的位置。如果当时汉匈实力差距不明显,等他的无疑是惨败。
@ 人的因素也很关键。虽然我们已经谈到了游牧政权和农耕政权士兵之间战争资源和习俗的差异,但这只是战场上的差异。事实上,游牧政权和农耕政权在普通人中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双方形势的重要原因。自古以来,中原一直以农耕为基础。人们对赖以生存的土地有很强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因此,土地重迁的观念根深蒂固。
[img]563987[/img]
相比之下,游牧民族在有优质牧草的地方迁徙。除了政治中心、祭祖之地、圣山等重要场所是固定的外,他们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广阔草原的任何地方。这种生活习惯使他们在对外扩张时能够“迁徙全国”,这与土地观念根深蒂固、人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的中原大不相同。
一般来说,虽然中原在各个方面都长期领先于游牧政权,但更先进的文明并不意味着更强的战斗力。此外,游牧民族生来就适合掠夺和侵略。然而,正是这种存在的方式,即使他们能够成功地占领农业政权的土地,甚至灭亡,他们最终也会被反向同化。
为什么古代游牧民族一直想侵略中原?造成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