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历史上真正的西晋。
中国皇权和继承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皇帝制度。在君主专制的漫长时代,皇权的稳定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的前提。“明君英主”是当时普通人希望的结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古代才把皇帝视为“天子”,通过这种神圣的塑造来加强和巩固皇权的稳定。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独特性也决定了它的政治特征。但皇帝也是一个人,他也有生死,“死亡”作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生活过程,不是人力可以抗拒,所以在皇权之前,皇帝需要考虑继承人,“王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领导人,作为一个国家,自然受到皇帝和国家的重视,政权的稳定过渡也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的热点之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首次成立“皇太子”,但秦始皇迷信长生不老,死亡非常仓促。事实上,没有具体的操作。然而,这一制度逐渐延续,得到了加强和发展,与皇帝制度紧密结合,西晋时期出现了皇太弟和皇太孙制度。
[img]560617[/img]
西晋继承制——埋下祸根的起点
西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王朝,但它的统一却非常短暂。如果从平定孙吴到东晋建立,前后只有37年。在过去的30年里,西晋王朝经历了各种血腥的风暴。宫廷政变、地方叛乱、农民崛起、少数民族多次进入首都。。。就像一部“戏剧”一样,它吸引了后人的注意。我们都知道西晋王朝的建立者是晋武帝司马炎。他隐藏着自己的光芒,审视着形势,最终完成了几代人统一国家的理想。然而,晋武帝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他建立的帝国,所有起源的起点是晋武帝选择的继承人及其皇后贾南风。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天下民心不稳,遇到了如此大的政治震动,使新王朝雪上加霜。
[img]560618[/img]
皇位继承的重要补充是皇太弟、皇太孙制
晋武帝一生中最大的失败,精明能干,统一分裂,可能就是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他的继承人金惠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看到他的“昏昏欲睡”不在于他的个人执政能力,而在于他天生的智力问题。他的怪诞行为和惊人的言语也多次受到后人的批评。例如,“如何不吃肉末”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她的皇后依靠自己的皇后身份,不断干预朝政,谋杀储君司马昱。其实里面有一个很奇怪的历史逻辑。首先,晋武帝在选择晋惠帝司马忠为储君时,考虑到他的智慧不足以承担一个国家的重任,但晋武帝司马炎有一个非常爱司马忠的儿子司马玉,希望有一天他能继承大统。因此,司马炎在确定皇太子是司马忠的同时,实际上帮助儿子选择了儿子的皇太子。这无疑是司马玉。晋武帝选择司马忠为王子是因为他是长子。在中国这个卑微有序的国家,长子的地位自然非常突出和重要。如果没有意外,长子应该继承王位,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晋武帝让无能的晋惠帝继承王位,然而,司马昱并不是晋惠帝的长子,但他仍然被认为是晋惠帝的皇帝继承人。这显然不符合长子继承制的传统,这也为“八王之乱”后建立皇太弟和太孙制度奠定了基础。
后人称晋武帝皇后贾南风为“丑短黑”后。短短几句话,不仅总结了贾南风的外在特征,还讽刺了他的悍妇风格。早在晋武帝统治时,他就考虑废墟贾南风王妃的头衔,但最终由于朝臣的反对而放弃了。晋惠帝即位后,贾南风无法抗拒一个悍妇的“内心躁动”。首先,他杀死了朝廷的重要大臣,饿死了太后杨,然后谋杀了储君,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
由于“八王之乱”,每个身体流淌着司马血液的皇室都想过皇帝上瘾,但他们缺乏力量,平衡各方的力量。事实上,一方面,皇太弟和皇太孙制度是对“长子继承制度”的完善和补充;另一方面,这也是当时各方政治势力妥协的结果。例如,成都王颖是第一个被讨论为皇太弟的人,后来皇太孙的成立也说明了这一点。
皇太弟和皇太孙是中国传统意义上“长子继承制度”的重大突破,但其产生也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是强大的皇室势力,另一方面,皇帝的实际继承人存在重要问题,在政治动荡时代,自然为自己的利益分割最高权力,成为最大的目标和最大化利益。
西晋的皇位继承制度是什么?后人埋下了什么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