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中国的婚姻制度起源于何时何地?在甘肃兰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伏羲研讨会”上,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一致认为,伏羲是中国婚姻和婚姻制度的启发者。
[img]561204[/img]
“制度婚姻”反映了人类从杂居群婚到对偶婚姻的深刻变化,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这也是伏羲被尊为中华民族文化祖先的重要原因。
据相关专家研究,经过几十万年的洪荒和母系氏族社会,人类在6500多年前开始逐渐进入父系社会。
[img]561205[/img]
据古籍记载,甘肃成纪(今水市)沿黄河东下位于三皇之首、百王之首的太昊伏羲率部落,定居于宛丘之墟(今河南淮阳县)。随后,伏羲以圣德统一了中国的各个部落,取蟒蛇的身体、鳄鱼的头、雄鹿的角、虎的眼睛、红鲤的鳞片、巨蜥的腿、苍鹰的爪子、白鲨的尾巴和长须鲸的胡须,创造了中华民族统一的图腾龙。因此,龙的传人来了。伏羲还画八卦、取火种、造书契、创乐器、兴嫁娶,激发了中华文明。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认为,伏羲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姓氏和婚姻”,建立了男女配偶的婚姻制度,最终使人类的体质和智力有了定性的飞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据报道,在太浩伏羲时代,原始畜牧业发展迅速,九州和睦相处。伏羲最伤脑筋的是当时出生的婴儿中经常出现畸形和奇怪的现象。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伏羲发现这与当时男女团体婚姻和乱婚有关。
于是他在中国九州开始了“婚姻制度”,实行了男女对偶制度。他先定姓,防止乱婚近婚。他还开创了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以动物为姓氏,或以植物、住所和官方职位为姓氏,使中国姓氏从此起源并延续至今,实现了中华民族从无知向文明的飞跃。
中国的婚姻制度何时起源,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