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秦灭韩国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秦灭韩之战是秦王政16-17年(公元前231-230年),秦军在秦灭六国之战中攻灭韩国(今河南中部)的战争。战国末期,秦国原本希望一举消灭赵国,但著名将军李牧的抵抗,秦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进攻受阻(但赵军也伤亡惨重)。因此,秦国按照原来的中间突破,从近到远,逐一歼灭政策,将主攻方向指向韩国。秦王政16年9月(前231年),韩国南阳守腾主动投降并献出南阳地(今河南太行山南、黄河以北)。收到南阳地后,秦国以此地为前进基础,为进攻韩国做准备。
[img]558905[/img]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攻打韩国,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今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进而占领韩国全境,灭亡韩国。秦国遂在韩国设立颍川县,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在这方面,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在秦朝灭韩之战中,秦国突然攻击韩国,占据了位于“世界枢纽”的战略要地,为消灭其他五个国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问题来了,秦国消灭韩国时,其他五国在做什么,为什么坐视不管?
一
@ 秦国消灭韩国时,其他五国之所以没有去救援,可以说是非常无奈。对于这些诸侯国来说,当时已经奄奄一息了,也就是说,他们对韩国的情况无能为力。一方面,就三晋中的赵国和魏国而言。魏、韩、赵都来自春秋时期的晋国,这使得魏、赵、韩三国不仅关系密切,而且在地理位置上唇齿相依。@ 秦国消灭韩国后,可以直接威胁到赵魏的腹地。然而,自战国中期以来,魏国和赵国接近秦国,多次遭到秦国的攻击,在整体实力上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img]558906[/img]
如果是战国中期,秦国想出兵消灭韩国,魏国和赵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然而,战国末期,魏国和赵国实际上已经处于灭亡的边缘。就魏国而言,公元前243年,魏安厘王与信陵君魏无忌同年死亡。《韩非子·曾度第六》称“魏安厘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陶卫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隋阳之事,荆军老去;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世,威行于冠带之国;安厘王死了,魏死了。成为魏国中兴之主。
二
君主魏安厘王在位时,魏国在邯郸之战中救助赵国,击败秦国,可谓再次崛起。然而,在公元前243年,著名将领魏无极不仅去世,而且有所作为的魏安厘王也去世了,这使得魏国的实力迅速下降,只能在秦国的边缘下一步一步地撤退。因此,在公元前230年,秦国消灭韩国时,魏国可谓无动于衷。至于赵国,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秦军再次大举攻击赵国。这是第三次攻赵。其兵力部署是:南路军推进叶邑平阳,从南威胁赵国都城邯郸,北路军推进太原,通过太行山进攻番吾要地。
[img]558907[/img]
秦王嬴政在消灭韩国之前,其实是想先消灭赵国的。然而,著名将军李牧的存在,赵国能够在公元前232年最后一次击退秦国大军。当然,秦国虽然在攻打赵国方面遇到了一些挫折,但秦国实力雄厚,通过频繁的进攻,也让赵国疲惫不堪,陷入了被动的境地。因此,当秦国消灭韩国时,赵国根本不敢分兵支援韩国,一旦秦国得知这一情况,很可能再次发兵攻击赵国。
三
另一方面,公元前230年,齐国、燕国、楚国也没有精力帮助韩国。就齐国而言,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十九年),齐襄王去世,田建继位,尊母君王后为太后。君王后与秦国的交流非常谨慎,与诸侯的交流强调诚信。齐国远离秦国的东海。秦日夜攻打韩、赵、魏、燕、楚五国。五国在秦国的进攻中忙于自救。因此,齐王田健继位40多年,未经战争。战国后期,齐国选择了坐观成败的立场,即齐国不会帮助其他诸侯国攻打秦国,也不会帮助秦国攻打山东六国。
[img]558908[/img]
正是这一立场促使齐国在战国后期几乎远离战争。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消灭其他五国后,他才顺势进攻齐国,齐王建几乎不战而降。值得注意的是,战国后期齐国之保持中立,自身实力难以争霸中原。@ 齐国的中立态度主要是为了自我保护。毕竟五国伐齐对齐国的影响太大了,齐国不敢冒险参加诸侯争霸。
四
@ 就燕国而言,五国伐齐是燕国的巅峰。然而,燕国的巅峰只是五国伐齐。燕昭王去世后,燕惠王怀疑乐毅,导致乐毅投奔赵国。乐毅离开后,燕国再次被齐国击败,只能从齐国撤军。此后,燕国再也没有向中原扩张,在与赵国的较量中屡战屡败,在战国末期逐渐失去了存在感。至于看似辽阔的楚国,严英之战等战役的严重打击,不仅失去了江汉地区的大片领土,而且缺乏争夺中原的精英教师。秦国消灭韩国时,楚国迁都到寿春,即现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地区,为了避免其锋芒,楚国只能向东迁都。一般来说,秦国消灭韩国时,其他五国已经奄奄一息,难以派兵救援韩国。
[img]558909[/img]
此外,在公元前230年的秦灭韩之战中,秦军可谓速战速决,根本不敢回应其他诸侯国。此前,在邯郸之战中,秦国军队在赵国都城邯郸围攻了几年,这给了魏楚军足够的时间去救援。在秦朝灭韩之战中,秦军只用了几个月甚至更少的时间就消灭了韩国,这意味着魏国、赵国、楚国等诸侯国根本没有时间反应。即使他们真的想救韩国,他们也可能无法赶上。例如,在三国时期的魏灭蜀之战中,蜀国已经很久没有抵抗了。吴军刚出发时,收到了刘禅放弃抵抗的消息。同样,如果韩国能拖住秦军,确实有机会迎来转机。然而,在公元前230年,三分之二的韩国领土已经被秦国占领,这使得它缺乏拖延秦国的战略深度。
秦国灭韩时,为什么其他国家不进行救援? 其实道理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