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三相中山,阴简难之。田简称司马说:“赵使者来属耳,阴简之美难以形容。赵必请之,君与之,即公无内难。君弗和赵,公劝君立之为正妻。阴简之德无穷无尽。”果令赵请,君弗和。司马说:“君弗和赵,赵王②必怒;大怒则君必危。然而,立以为妻,固无请人之妻不得而怨人。”
田简自称取使,可以是司马,可以是阴简,可以是赵勿也。
——《战国策中山策》节选
[img]559417[/img]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不断发生争执。大国的崛起伴随着小国的灭亡。当时,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是用战车的数量来衡量的。除了著名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还有另一个极其强大的国家。他的巅峰时期达到了9000个繁荣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我今天所说的中山国家。现在跟随我的步伐探索中山国的繁荣和衰落。
【中山国的起源与产生】
中山国是一个夹在燕国的国家,赵国是一个由新鲜的虞人建立的国家。起初,中山武公成立是为了抵御燕赵的入侵,并逐渐整合了当地少数民族,使其演变成一个国家——中山国。
[img]559418[/img]
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的狄鲜虞部落。最早,他们主要活动在陕北绥德。随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他们的力量逐渐扩大到太行山。
鲜虞的名字来自鲜虞水。鲜虞水是鲜虞最早的发祥地,现在起源于山西南流的五条清水河。鲜虞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国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一中。根据书中记载:
桓公是司徒,非常得周众和东土之人,问于史伯说:“王室多故,余畏及焉,怎么能逃死?史伯对说:“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能也。作为周者,南有荆蛮、沈、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鹿、洛、泉、徐、蒲;西有虞、郭、晋、奎、霍、杨、魏、芮;东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
其中有鲜虞一族的出现。
[img]559419[/img]
【中山国在征伐中不断发展】
春秋初期,中山国由鲜虞、肥、鼓、仇等部落组成,其中鲜虞势力最强,起着绝对的领导作用。由于此时各民族的整合,由于地理环境狭窄,人员众多,主要是畜牧业,他们逐渐得不到食物和衣服,所以他们决定向外扩张势力。起初,中山国选择了相对较弱的邢国,但邢国却求助于各国抵抗中山国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关键时刻,中山国采取了逐步分化、各种突破的方法。公元前652年春,邢国国都被攻破,迫使邢君出逃,次年再次大败卫国,俘虏卫国国君。此时,中山国的地图已经扩大。
春秋中期,中山国的不断强势引发了晋国强烈的危机感。晋国采取了先吃鼓、肥、仇等鲜虞属国,最后消灭鲜虞的战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征伐,晋国先后灭肥.股等同盟属国。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山国为报仇报仇,于公元前507年秋,出兵晋国平中,大败晋军,俘虏晋国大将观虎。经过几十年的战争,中山国采取了固守不攻的方式,抵抗了晋军的几次进攻。公元前497年,晋国发生内讧后,中山从晋国的压力下喘息,逐渐稳步发展。
[img]559420[/img]
春秋后期,由于晋国内乱以平,继续征服中山国。随着最后一个附属国的复仇被摧毁,中山国的土地也遭到了战争的摧毁。公元前459年至457年,“荀瑶伐中山,取贫鱼之丘”。公元前457年,晋派新的幼稚木子伐中山,直接插入中山腹地,占领左人和中人。“一天两个城市”,中山国受到致命打击。这时,中山国逐渐衰落。
【中山国的衰弱,直至灭国】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名存实亡。前403年,赵、韩、魏被封为诸侯,形成秦、齐、楚、燕、赵、韩、魏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虽然中山武公决定改变政治制度,自强不息地崛起,但随着他的死亡,他的后代大多是无能的。此外,赵国没有给他足够的喘息机会。最后,中山国灭亡了。
公元前407年,魏文侯派乐羊、吴起统帅征服中山国。由于多年来中山国君贪图安逸享乐,国力不如以前,魏国轻易占领中山国。剩下的中山国人只能退入太行山保护自己。然而,为了抵抗侵略军,他们建立了一个巨大的长城。起初,这种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山君主认为他们过着舒适的生活。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国,将王尚迁徙到皮施。到目前为止,这个200多年的王国已经宣布灭亡。
[img]559421[/img]
【感悟】
纵观200多年的中山国史,我意识到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在于领土的大小和数量。只要有一个坚韧不拔、努力工作的优秀君主,他就能富国强兵,使国家由弱变强。然而,大多数中山国统治者无能为力,妥协和让步。他们只能知道自己很快乐,从不关心人民的痛苦,国力逐渐衰弱。随着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漏洞的不断加深,这个本该强大的国家终于灭亡,消失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只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参考文献:《战国策·中山策》、《国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史记赵世家》、《左传》等
当初,中山国也是强国之一 为什么中山国最终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