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张昭总是劝孙权投降。他是如何被重用的?

一些张昭的故事,欢迎阅读评论。

自古以来,世界就赞扬了忠诚和勇敢的一代,而那些讨厌妥协的人,尤其是在国家层面的重大事件中。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多数朝代,人们对主和派和主战派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认为前者是贪婪和害怕死亡的存在,而后者是英雄。这就是主和派如果被皇帝重用,就会引起争议,比如三国时期的张赵。

张昭是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三国时期孙吴的重臣。张昭一生中多次劝说孙权,最经典的是以下两次:

[img]557312[/img]

第一次发生在公共232年。

这时,公孙渊在辽东反魏,邀请孙权一起攻击。听到这个消息后,孙权非常高兴,打算同意,但张昭坚决反对,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然而,孙权是一个固执的人,他忍不住采取行动。张昭知道后非常生气,所以他根本不去朝廷。后来,张昭的儿子站出来,两人和解了。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208年夏天。

当时,曹操率领军队南下,想灭东吴。张昭比较了江东和曹操的实力,觉得这场战争的失败几乎是固定的,所以他带领文武官员建议孙权归还曹操。如果不是周瑜和鲁肃的主战,可能就没有后来“赤壁之战”的经典场景了。

显然,一个如此害怕战争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得到人们的信任。就这样,世界对孙权重用张昭的行为非常困惑,但事实上,答案也非常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 张昭是孙策留给孙权的重要谋士,是帮助孙权稳定领导地位的存在。

在《三国演义》中,孙策对孙权说了这样一句经典的话,那就是“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后来,孙策甚至对张昭说:“如果仲谋不做任何事,你会自己拿”。从孙策的态度来看,不难看出张昭此时的地位和能力,也不难看出孙策对张昭的信任。

显然,张昭没有辜负孙策的期望。当大家都不相信孙权时,他给了孙权支持,亲自帮助孙权上马,并列兵让孙权检查,让孙权度过最艰难的岁月,逐渐成长。

[img]557313[/img]

第二, 经过深思熟虑,张昭选择了投降,这是对两军实力的正确总结。

虽然张昭在接下来的赤壁之战中被打了脸,但这只是一场暂时的胜利。从长远来看,江东确实不是曹魏的对手,所以他后来失败了。既然结局是一样的,事实上,张昭当时做出这样的决定并没有错。

@
虽然张昭主张投降,但他并没有放弃江东。当孙权决定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张昭立即改变了态度,积极为后方的战略储备做准备,以确保前线没有担忧。

不难看出,事实上,张昭被孙权重用是不可避免的。毕竟,一个有能力为国家着想,对孙权有恩情的人怎么能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呢?


张昭总是劝孙权投降。他是如何被重用的?张昭总是劝孙权投降。他是如何被重用的?

,,,,,,,

  • 三国名将陆绩有哪些故事?陆绩的结局是什么?
  • 陆绩生平简介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 [img]136530[/...

  • 张昭简介 张昭生是三国时期被孙权依赖的治世天才
  • 张昭(156-236年),字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东汉末年,张昭南渡扬州避战。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

  • 孙权文臣:开国功臣张昭和几任丞相的命运如何?
  • 孙权对武将的热情远不如文臣。就像房间里的花盆一样,虽然它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但它更美丽。这是一种装饰。最重要的是:...

  • 揭秘:东吴历史上张昭为何一直当不上东吴丞相?
  • 张昭加入孙吴集团的初衷应该是,以江东为汉室藩屏、保土护民,而非助孙权称霸。投降曹操,孙氏消亡,但有助于国家统一,对天...

  • 为什么孙权比曹丕和刘备晚8年成为皇帝?孙权选择晚成为皇帝的原因
  •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了大汉魏王爵位,并在当年称帝,改名为魏。 [img]149485[/img] 曹丕称帝后,占领益州、汉中...

  • 如果刘禅没有投降,刘禅就不会投降 蜀汉能坚持多少年?
  • 今天给大家讲讲刘禅投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蜀汉不是三国最强大的国家,但它就像三分中的主角,赢得了人们的爱。 自从罗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