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以来,日军一路攻占北平、上海、南京、徐州等城市,势头似乎不可阻挡。然而,1941年12月,日本主动袭击美国珍珠港,将美国拉入二战。这一事件也为日本最终的失败奠定了基础。
[img]555237[/img]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在中国陷入战争泥潭,挑起太平洋战争呢?
说起来,日本主动攻击美国,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日本是一个狭窄的岛国,其国内资源相当贫瘠。日本基本上没有战争所需的石油、煤炭和其他战略资源。在中国侵略战争的头几年,日本几乎不能依靠美国的资源出口来维持战争。
然而,随着日本在中国战场上不断扩大成果,当时支持国民政府的美国逐渐意识到危机。为了防止日本吞并中国,影响美国在中国的利益。在增加对中国的支持的同时,美国也逐渐减缓了对日本的资源出口。1941年,美国在通过租界法案正式帮助盟国后,完全终止了对日本的资源出口。
失去资源支持意味着日本必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完全退出中国战场,这显然将使之前的结果失败。因此,为了继续战争,日本必须去其他地方寻找资源。
其实当时日本面前只有两条路线:“北上”和“南下”。
所谓“北上”,就是日本以中国东北为基地,向北方苏联发起攻击,占领西伯利亚掠夺资源。由于日俄最后一次交锋还在1905年,日军对苏军的战斗力并不清楚。因此,1938年,日本人强行制造了一起“张鼓峰事件”,与苏联军队进行了小规模交火。
然而,由于战争持续时间太短,日军没有得到太多有用的数据。
1939年5月,日本在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的诺门罕地区向苏军发动了一场大战。在这场为期四个月的诺门罕战役中,苏军面对日军最精锐的关东军,艰难地取得了惨败。
诺门罕战役失败后,日军放弃了北上的想法。为什么他们会放弃?
首先,日本军队的目的是掠夺资源,与苏联作战显然只会遭受重大损失,这不符合日本的预期。第二,日本多年来一直占领中国东北,未能钻探石油。西伯利亚的土地远不如中国东北肥沃。用日本的钻探技术占领它是没有意义的。
最后,日本不得不被动地选择“南下”路线。
所谓“南下”,就是东南亚地区入侵资源丰富。
日本不需要太担心资源问题。但麻烦的是,当时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英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的殖民地。一旦入侵东南亚,就等于向背后的国家宣战。虽然这些英国国家不知所措,但从未参加过战争的美国却有足够的精力和食物。毫无疑问,他们将在太平洋攻击日本。
最后,日本在仔细权衡利弊后,选择了“南下”的作战策略。
[img]555238[/img]
在日本人看来,一旦美国向日本宣战,战场只能在太平洋上。只要能削弱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日本在战争中显然会轻松得多。
因此,1941年12月,日本向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军发动闪电袭击。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日军还派遣菲律宾以最高效率入侵东南亚。
最后,美国珍珠港基地的太平洋舰队确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美国的海军力量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影响。
第二天,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这也成为二战亚洲战场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当然,日本人敢于攻击美国,除了被迫无助的原因,也有一点信心。
你知道,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是在武器装备和数量差距的双重劣势下进行的。尽管在这样的不利情况下,日本军队仍然对苏联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战争损失率远低于苏联军队。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不是军队,而是没有得到太多机会的海军。
有了这样的信心,日军终于勇敢地入侵了东南亚。但这一次,他们低估了美国的力量,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日本军队在二战末期深陷中国,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