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儿子拖雷自己的儿子。他也有权竞选出汗。他为什么不急着回去?按照他当时的话说,如果他这么无功而返,然后又不建大功勋,那么回去抢汗位对他是相当不利的。他的潜台词就是这个意思。
[img]556152[/img]
忽必烈可以打得很好,这在他们这一代人中也是公认的。蒙哥和忽必烈是兄弟,是同父同母的兄弟。蒙哥是大哥,然后忽必烈是第三个。第二个叫徐烈唐。当时,他带着军队去西征,一直打到今天的伊朗和今天的巴格达附近。这些都是徐烈唐打过来的,徐烈唐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叫伊利汗国的汗国。蒙哥和忽必烈的兄弟徐烈唐正在那里西征。蒙哥和忽必烈曾经有过深深的纠葛,因为忽必烈当时被任命为漠南汉地的总管。
[img]556153[/img]
所谓漠南汉地,是指今天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然后包括当时蒙古人占领的所有中原地区,包括山西、陕西、东北、河北、河南、四川和陕西。此外,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和今天的朝鲜都在漠南汉地总管的权限下,都在忽必烈的管理下,忽必烈是历史上评价很高的人。应该说,这种评价和他当时所做的是名副其实的。在前几代蒙古领袖中,忽必烈可能是最高水平的人,无论是知识、修养、思想还是视野。除了他没有成吉思汗那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外,他可能是蒙古最高水平的汗水。
[img]556154[/img]
同时,他没有那么突出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战争成就,并不是说他没有战争成就,他也可以战斗,他属于一种更自然的武术人才政治领袖,他管理整个汉族,他逐渐意识到,不能像以前一样,总是摧毁一个种族,总是屠杀城市,也许他周围的耶律楚材料在这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多年的不断发展,忽必烈也接触了太多、各种各样的人,无论是来自中西亚的阿拉伯人、欧洲人、中亚人,还是来自东方接受的汉族地区的人,以及原本属于金国的人。他在这方面接触了很多不同的人,他的视野和心胸越来越开阔。他意识到他必须用另一种方式,而不仅仅是这种屠杀。面对整个中原地区。
[img]556155[/img]
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他接受了很多关于中原农业地区管理的经验,蒙古人非常新鲜。在这个过程中,他很快学会了一种组织生产、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他把这些东西应用到他所管辖的地区,这使得他所管辖的地区变得富有凝聚力,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大哥蒙哥汗对他产生了特别深的怀疑。
蒙哥和忽必烈有着深深的纠葛 两兄弟之间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