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春秋楚国,
在其他诸侯国眼中,春秋时期的楚国是蛮夷之国,名声很差。为什么呢?这必须从楚国第一次成立时开始。武王伐周时期,楚人领袖为卖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周王室认为楚人是蛮夷,楚国国君在分封天下时被封为子爵。子爵的概念是什么?当时有五个爵位:公爵、侯爵、伯爵、子和男爵。子爵的爵位明显很低,封地也不好。楚人一定不满意。
[img]556924[/img]
春秋初期的地图
但是,你不满意也没办法,你打不过别人,只能忍着。当时的楚国和其他诸侯国一样,需要进贡,但楚国国君没有资格参加诸侯盟会,只能与鲜卑酋长“守草”,即守火。后来楚国开始生气,变得越来越强大,开始吞并周边国家。这在当时是不可行的,春秋时期的战争讲究师以有义伐无道而闻名,所谓“春秋无义战”就是这样。既然你不讲礼法,那你就是蛮夷之国。
《史记》记载:三十五年,楚伐随。随便说:“我无罪。”楚说:“我也是蛮夷。什么意思?就是楚国去攻打随国,随国说:“我没有罪。你为什么打我?”楚国说:“我是蛮夷。”一般来说,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谁,今天就打。你能做什么?既然楚国承认自己是蛮夷,肯定不在乎自己的名声,臭了就臭。
[img]556925[/img]
春秋后期地图
仔细看看春秋时期的历史,你会发现春秋时期各国的君主都叫公,比如晋文公、齐桓公、秦穆公。楚国不一样。它的君主成了国王,比如楚武王,这是楚国蛮夷的罪名。但楚国后来为什么要恢复名声呢?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种疾病叫做“中原病”。蛮夷君主征服中原霸权后,逐渐开始贵族化。新贵族慢慢开始不骑马射箭,会变得文明,改变过去的蛮夷形象。
楚国显然有这种“中原病”。在楚庄王时期,为了争夺中原,楚国开始了中原化的进程,制定了完善的楚国典章制度。在其他诸侯国看来,楚国为蛮夷的形象逐渐改善,楚庄王最终成为霸王。得了“中原病”后发生了什么?楚国很快就衰落了,直到战国时期才放缓。一千多年后,从草原入主中原的北魏也得了“中原病”,但北魏更糟,直接灭亡。
[img]556926[/img]
楚庄王
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国的名声这么差? 这件事必须从楚国的建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