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孙权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元220年,三国魏蜀吴鼎立,公元333年,也是三国,赵汉晋,但东晋权臣桓温判断赵不会南下,带兵西进灭成汉,孙权却一直与蜀汉结盟,234年诸葛亮死至252年孙权死,中间东吴不是一直有机会灭蜀汉吗?诸葛亮死后,孙权为什么选择与蜀汉结盟而不是恒温灭蜀?
[img]553490[/img]
事实上,这并不是说吴不想摧毁蜀汉,而是说他不能。诸葛亮死后,蒋婉和费毅掌管了蜀汉的国家政府。姜伟和王平等著名将军手里拿着兵马。蜀汉并不弱,很容易拿下来。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几位永安总督、宗预、阎宇和罗宪都很容易对付。蜀投降后,陆抗未能打败罗宪。为什么吴能克服永安进入蜀国?蜀汉的衰落是后来的事。
[img]553491[/img]
孙权于252年去世,但孙权在后期非常愚蠢。曹魏多次进攻失败,内部农民起义不断,政府不好,王子的内部斗争仍然非常严重。@ 孙权晚年,东吴的国力一直在走下坡路,老臣大将也差不多死了,那时联合蜀汉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联蜀抗魏是不可能的选择。蜀吴的实力就是这样。魏虽然也有昏君,但早年实行了九品中正制改革和屯田制改革。在三国对峙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力越来越强。如果东吴再打蜀汉一次,蜀汉只需要派名将守卫危险,不需要和东吴野战,直接把对方拖死,等曹魏趁机偷袭东吴。即使曹魏腾不出手,东吴也会摧毁蜀汉,到时候也会“杀敌800自损1000”,很快就会被曹魏摧毁。至于桓温灭蜀,成汉末帝李势荒淫无道。公元348年,桓温趁机出兵讨伐。李势赶紧集结全部兵力与桓温进行决战。激战后,李势败降,被封为归义侯。桓温灭成汉的时候,北方没有完全统一,赵的威胁也远不如曹魏大。其次,东晋和成汉的实力差距远大于东吴和蜀汉。否则,他们怎么能说他们可以立即灭绝呢。
[img]553492[/img]
@ 在两个弱敌和一个强敌的三方游戏中,两个弱者的结合是保护自己的方式。如果两个弱者撕毁了B,那就是自杀。诸葛亮去世至孙权去世期间,三国北方魏国统治相对稳定,东吴没有机会也不敢轻易攻击蜀国。当时,蜀汉和东吴的发展是最合适的生存方式。
诸葛亮去世后,孙权为什么选择与蜀汉结盟而不是乘机灭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