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甲(-前1557年),姓子,名至,商汤长孙,又称祖甲,是商朝第五君王,庙名太宗。
[img]553261[/img]
据《史记》记载,太甲在位初年,任命伊尹为相,商朝相对强大。然而,太甲三年后,太甲开始按照自己的脾气工作,以残忍的手段与人民和奴隶打交道。伊尹把太甲流放到桐宫。三年后,伊尹看到太甲改过自新,郑重地将政权交给了太甲。太甲复辟后,他痛苦地接受了教训,成为一个勤奋、热爱人民、努力工作的圣人。
[img]553262[/img]
然而,另一本史书《竹书纪年》对此有不同的描述: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潜回杀死篡夺王位的伊尹,改立伊尹的儿子伊指和伊奋继承伊家。
还有一种说法是,商汤长子太丁去世时,汤还活着,立次子外丙是太子,而唐死后,太甲夺权,在叔叔外丙(和钟仁)之前就位,破坏了长子的继承制度。这可能是文献记载中称太甲起初不贤的原因,伊尹放太甲于桐,并作《伊训》、《肆命》、“后”使其反省悔过。在此期间,伊尹复立汤次子外丙、三子仲仁相继为王,但两人年迈,在位六年后去世。太甲在桐宫修德,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伊尹见此迎接太甲回都,还政于太甲。然而,这无法解释太丁可能继位的证据。根据周祭谱,学者江林昌认为大丁在大甲之前就位了。
太甲作为一国之君,为什么会被自己的臣子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