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骂富人,弗和通。众所周知,都是多盎。-《汉书·传》
这是《汉书》对汉朝贤臣袁盎的评价。
[img]554214[/img]
于谦
历代总有很多贤臣,比如唐朝直言不讳的魏征,宋朝的清官包拯,明朝的能官于谦,清朝的能臣张廷玉。当君主犯错时,他们不顾个人安全,向皇帝说话,纠正他们的错误。
除了以上几个朝代,其他朝代也有这样的贤臣,西汉袁盎就是其中之一。吕后时期,袁盎开始为西汉朝廷效力。当时诸吕作乱,袁盎看着诸吕为恶。这时,丞相周勃接受了汉高祖的重任,却让吕作乱。
[img]554215[/img]
袁盎
吕后去世后,周勃和陈平聚集军队杀害吕,最终平息了吕的混乱。周勃和陈平支持代王刘恒为皇帝,历史上被称为“汉文帝”。汉文帝登基后,他非常欣赏博学多才的袁盎,因此袁盎担任中郎官。
江侯周勃有支持之功,权力更加突出。当时汉文帝非常尊重周勃,每次下朝都要看着江侯先离开,这样他和百官才会分开。袁盎正直,看到江侯在汉文帝面前有这种态度,很不满意。袁盎去汉文帝宫弹劾周勃。
袁盎对汉文帝说:“江侯是国家的英雄,但不是国家的忠臣。”汉文帝问:“爱卿,你为什么这么说?”袁盎说:“江侯一定是国家的英雄,但他在陛下面前炫耀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国家的忠臣。”
袁盎接着说:“诸吕为祸朝政十几年,人民不谈生活,国家陷入危险。诸吕杀王子,谋取国家权力,肆意掠夺人民的田地,使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汉文帝问:“爱卿,你说的和江侯有什么关系?”
[img]554216[/img]
袁盎弹劾周勃
袁盎说了一些杀人杀心的话:
“是时江侯为太尉,本兵柄,弗能正。”
袁盎说了汉文帝不敢说的话。此时,汉文帝刚刚进入北京,地位不稳定。他只能称赞袁盎,让他回去。袁盎的小报告传到江侯周勃。周勃立即找到袁盎,愤怒地谴责袁盎说:
“我和汝兄善,今天就毁了我!”
周勃即将杀死袁盎,并在左右停下来。周勃没有冲动杀死袁盎。周勃愤怒地离开了,而袁盎则很平静,没有逃离死亡的感觉。几个月后,汉文帝的亲信掌握了首都的军事力量,他的亲信也插入了朝廷文官。
[img]554217[/img]
汉文帝
汉文帝找到了江侯周波,对周波说:“宰相,你老了,将来属于年轻人。你应该休息一下。”周波也明白汉文帝的意思。那天晚上他写了一封奏折,要求辞职养老。汉文帝立即批准了。
周波回到封地后,他担心自己会像刘邦杀死韩信一样杀死自己。所以他每天都离开剑,穿着盔甲去见客人。周波害怕什么来什么,有人写信参加周波秘密训练部队,准备起飞谋反。汉文帝立即派遣军队将周波护送回长安,准备要求斩首。
[img]554218[/img]
周勃被逮捕
袁盎听到这个消息,让人们准备马车,去宫殿,建议中国皇帝。此时,中国皇帝感动了他的杀戮之心,坚决杀死江侯周波。没有人敢说服他。袁盎是唯一一个为周波说话的人。他说:“江侯跟随高祖南征北战。他有出色的战斗成就。他怎么能用谣言杀死英雄呢?”《汉书》记录了当时的情况:
“江侯就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请室,诸公不敢说话,只盎明江侯无罪。”
袁盎不顾中国皇帝的杀心,不断劝说中国皇帝,使中国皇帝无法做出决定。周勃能让人们找到薄太后,让薄太后去找中国皇帝求情,最终逃脱了一场灾难。周勃出狱后,他觉得袁盎不顾过去的嫌疑,在雪地里帮助自己,两人成了生死之交。
周勃·袁盎弹劾自己,想杀死袁盎。多亏了左右拦住,悲剧才避免了。周勃被诬陷入狱后,所有文武官员都不敢激怒汉文帝,向周勃求情。袁盎不顾私敌,以国家大事为重,劝说了汉文帝,挽救了周勃的生命。他真是汉文帝的贤臣。
[img]554219[/img]
袁盎劝谏
袁盎的建议可以说是及时的。如果周勃被杀,不仅会杀死周勃的影响,还会代表汉朝的功勋老臣。汉文帝原本是世界著名的孝子。登基后,他杀死了开国英雄。他会留下什么样的骂名?袁盎的建议不仅挽救了江侯的生命,也把汉文帝从错误的泥潭中拉了出来。汉朝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袁盎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周勃一开始就想杀死袁盎 为什么袁盎在周勃下狱时为他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