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处理古代战利品,
众所周知,中原古代农耕王朝的主要军事威胁之一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如汉代匈奴、唐代突厥、明代蒙古部落等。
由于这些游牧民族生活在水生植物中,缺乏必要的生产日用品,南下掠夺已成为一条捷径。匈奴和鲜卑遵循“因此获得卤素,人们认为奴隶”的策略,即鼓励士兵个人获得战利品。
[img]551734[/img]
这也直接激发了游牧民族士兵的战斗热情。当然,游牧民族并不是每次都能赢得战争,比如汉唐分别击败匈奴和突厥。
既然游牧民族南下掠夺中原王朝的战利品,那么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胜利,中原王朝缴获的牛羊是如何处理的呢?全部吃掉?没那么简单。
与游牧民族鼓励个人获得战利品不同,汉族政权对游牧民族在战斗中缴获的牛羊等战利品有严格的集中分配原则。主要处理方法如下:
1、充当军粮应急。粮草是农耕文明军队远征最大的制约因素。汉武帝征服匈奴时,依靠50万步兵完成了10万骑兵的后勤,@ 依靠作战缴获来减轻后勤压力也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即以战养战。霍去病、卫青在远征期间,有屠宰缴获的羊等补充军资的做法(缴获的马直接充当作战马)。
[img]551735[/img]
2、上缴国库后,向士兵发放口粮。在战胜游牧民族后,汉朝、唐朝等中原王朝都有集中的献俘仪式。以唐朝为例:《大唐开元礼》记载“凯旋告日,陈俘虏在南门外,北西上”,即俘虏和缴获的战利品,无论生死,都陈列在太庙南门外。皇帝告诉列祖先我们在太庙赢了,这些俘虏和战利品最终交给了国家。
元朔二年,魏青“驱匈奴马牛羊100多万”,永元六年,班超“纵兵钞掠,斩首5000多级,马畜牛羊30多万头”等。类似的牛羊缴获后,交给国家分配。牛是农业生产的必需品,一般禁止屠宰,而羊大多会被杀给士兵做口粮。
通常我们认为粮食和草是粮食和草,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除了粮食,古代士兵还有蔬菜、肉和其他副食。比如出土的《居延汉简》记载:“菜钱216,肉钱70,出250买羊一,出180买鸡五口...一个人守园,一个官员抚养”。也就是说,汉军通常需要自己花钱买肉,军队里也有专门的饲养员。如果有牛羊缴获,自然可以节省这笔费用,直接由政府库从战利品中分配。
[img]551736[/img]
3、开边奖励移民。古代中原王朝在战胜游牧民族后,往往在新占领的领土上移民。比如《史记》记载,汉武帝攻下河套后,“塞之斥也,只有桥姚已经给马、牛、羊、粟以万钟计”。甘肃、陇西一直是汉唐等朝代的传统畜牧区。《史记》和《汉书》都记载:“天水、陇西、北地、上郡、关中同俗,畜牧为天下饶”。
4、送给盟友。汉宣帝前两年,汉朝联合乌孙进攻匈奴,俘虏了大量牲畜和60万只羊,其中一些被送给盟友乌孙。
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胜利,中原王朝缴获的牛羊是如何处理的?